眩暈是常見的臨床症狀,許多疾病均可引起眩暈,最常見的原因為前庭系統疾病,包括梅尼埃病、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前庭神經炎等。另外,頸椎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一些其他系統疾病也可引起眩暈。下面,對臨床常見的眩暈病進行簡要概括。
1、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本病大多數為特發性,即原因不明,部分可能與頭部外傷、化膿性中耳炎、突發性耳聾及偏頭痛等有關。臨床表現為突然坐起、躺倒、彎腰及平臥位翻身或轉頭時發生短暫的眩暈,其持續時間一般均小於60秒,可伴有噁心、嘔吐及頭昏等感覺。目前的CT、核磁共振等檢查均不能明確診斷該病。體位試驗是診斷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金標準,治療主要採用耳石復位的方法。絕大多數患者經治療後症狀均能立即消失,輔以藥物治療後症狀常於數日後緩解。
2、梅尼埃病:本病的發生與內耳膜迷路積水有關。典型症狀為發作性眩暈,波動性耳聾及耳鳴、耳部悶脹感等,發作時可伴有噁心、嘔吐等自主神經症狀及平衡障礙。但部分患者可能只出現眩暈等前庭系統症狀,稱之為前庭型梅尼埃病;有些患者僅表現為耳聾及耳鳴、耳部悶脹感等,稱之為耳蝸型梅尼埃病。梅尼埃病多發生於中年人,在發作期予以藥物治療能減輕症狀,縮短髮作時間。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頑固型梅尼埃病患者,可予以鼓室內注射慶大黴素(也稱化學性迷路切除),這種方法治療簡便、經濟,效果也不錯,但可能會發生聽力下降的併發症。
3、前庭神經炎:多發生於中年人,部分患者發病前有感冒史。主要表現為突發性眩暈,眩暈持續時間較長,可達數天。發作期予以抗病毒及對症治療,緩解期可予以前庭功能訓練。
4、頸性眩暈:常見的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其引起的眩暈發作突然,持續時間較短,常為幾分鐘,可能伴有噁心和嘔吐。有時伴隨小腦後下動脈其他供血區缺血相關症狀,如肢體無力、跌倒、視幻覺和頭痛等。治療上主要為原發病的治療及改善微迴圈藥物。
西醫認為眩暈的病因:
(1)耳源性眩暈:美尼爾氏綜合症、前庭神經元炎、內聽動脈堵塞、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暈動症。
(2)腦源性眩暈: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老年人眩暈的最多見原因、主要是因為動脈粥樣硬化及高血壓)、小腦腦橋病變(腦橋及小腦出血、腦幹、小腦和第四腦室腫物)、偏頭痛,植物神經紊亂。
(3)全身性眩暈:血管疾病、高血壓、低血壓、貧血、代謝性疾病、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更年期綜合症、甲亢、糖尿病、尿毒症等,因供血失調,毒素影響,血液流變學改變,高脂血症、營養缺乏,微量元素缺乏及自由基損傷等造成眩暈症。
(4)頸源性眩暈:頸椎病、頸肌不平衡、肥大性頸關節炎。
(5)眼源性眩暈:眼屈光不正如散光、眼外傷或手術導致單眼無晶狀體等,眼肌癱瘓、視力障礙。
(6)外源性眩暈:藥物性眩暈(部分患者在應用鏈、慶大、卡那或萬古黴素、多粘菌素、奎寧、水楊酸、酒石酸銻鉀和苯妥英鈉等藥物後)、化學物質中毒(如:一氧化碳,藥物,酒精等)、腦外傷、腦震盪及後遺症。
(7)精神性眩暈:神經官能症、神經衰弱、失眠症、抑鬱症等精神疾病。
中醫認為的病因:中醫認為,眩暈多為肝陽上亢,氣血虧虛,腎精不足,痰濁中阻所為。
(1)肝陽上亢型(無風不作眩)
症狀:眩暈耳鳴,頭痛且脹。每因煩勞而頭暈,頭痛加劇,急噪易怒,少寐多夢,口苦,舌質紅,苔黃,脈眩。
症候分析:肝陽上亢,上冒清空,故頭暈頭痛。肝火擾動心神,故少寐多夢。口苦舌質紅,苔黃,脈暈,皆是肝陽上亢之症,如脈眩細數,則為肝腎陰虛內熱之象。
(2)氣血虧虛型:(無虛不作眩)
症狀:眩暈動則加劇,勞累即發,面色蒼白,脣甲不華,髮色不澤,心悸少寐,神疲懶言,飲食減少,舌質淡,脈細弱。
症候分析:氣虛則為清陽不展,血虛則為腦失儒養,故頭暈且遇勞加重。心主血脈,其華在面,血虛則面色蒼白,脣甲不華,髮色不澤,心神不寧,故心悸少寐。氣虛則神疲懶言,飲食減少。舌質淡,脈細弱,均是氣血兩虛之象。
(3)腎精不足型:(無虛不作眩)
症狀:眩暈而見精神萎靡,少寐多夢,健忘,腰膝痠軟,遺精,耳鳴。偏於陰虛者,四肢不溫,形寒怯冷,舌質淡,脈沉細無力。
症候分析:精髓不足,不能上充於腦,故眩暈,精神萎靡。腎虛則為心腎不交,故少寐,多夢,健忘。腰為腎之府,腎虛則為腰膝痠軟。腎開竅於耳,腎虛則時時耳鳴。精關不固,所以遺精。偏陰虛則生內熱,故五心煩熱,舌質紅,脈眩細數。偏陰虛則生外寒,故四肢不溫。形寒怯冷,舌質淡,脈沉細無力。
(4)痰濁中阻型:
症狀:眩暈而見頭重如蒙,胸悶噁心,食少多寐,苔百膩,脈儒緩。
症候分析:痰濁矇蔽清陽,則眩暈頭重如蒙。脾陽不振,則少食多寐,苔百膩,脈濡緩,均為痰濁內蘊所致。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