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復主要發生在病後6個月內,尤其是頭3個月內,實踐證明,腦卒中在發病的半年之內,是肢體功能恢復的最佳時期,切不可忽視,要重視合理的康復治療,儘早進行。 腦卒中的康復治療要根據病情越早越好,一般來說,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只要神智清楚,生命體徵平穩,病情不再發展,48小時後即可進行康復,而腦出血患者則相對較晚(病後2-3周)。
康復治療在腦卒中發病後前3個月效果最顯著,如不早期康復,肢體的運動可呈現異常行走模式,即誤用綜合徵或廢用綜合徵的形成,出院後再進行康復,常常事倍功半,不能達到預期目標,而腦卒中的早期康復治療可以最大程度減少殘疾對正常生活的影響。
許多患者及家屬並不知道應該怎樣開展腦卒中的康復治療。其實,腦中風發病後可通過體位擺放、被動運動等,預防或減輕肢體痙攣及後遺症的發生,待病情穩定後即可開始主動訓練。由於翻身和關節被動運動只能預防褥瘡、肺炎和關節攣縮,並不能預防廢用性肌萎縮等其他後遺症,也沒有明顯促進功能恢復的作用,所以對患者還要儘早開始下一階段的主動訓練。
為了達到較好的效果,腦卒中患者在康復治療過程應注意以下問題:
①注意正常的肢體擺放位置。要擺放好體位,重視對患肢的保護,不要讓患肢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以免導致關節僵硬,長時間壓迫患肢,阻礙患肢血液迴圈。從發病當日起,如果生命體徵平穩的患者,病人要儘量多活動患肢,如抬手、伸腿等。如果病人不能運動,家屬應該幫助病人在床上做肢體關節的被動活動,預防關節攣縮、肌肉萎縮。
活動患肢時,動作一定要輕柔,以免過度牽拉肢體導致關節脫位或損傷。應合理選用床墊,床太硬易發生壓瘡,太軟使身體下陷不易變換體位。應每2小時翻1次身。每練一個動作,務必做到姿勢正確,注意力集中。每鍛鍊一處肌肉,應使該肌肉連續多次受到一定強度的刺激,完成一定量的工作負荷,並逐步增加。在急性期,康復運動主要是抑制異常的原始反射活動,重建正常運動模式,其次才是加強肌肉力量的訓練。
②一旦患者病情穩定後,就可以進行由臥位轉入坐位的訓練。坐位訓練應在軀幹具有平衡能力時進行,由於患者臥床許多天要有一個適應過程,進行坐位訓練時可先抬高床頭30°,坐10分鐘,無頭暈心慌,然後從45°~9 0°,時間30分~1小時逐漸增加,以防止發生直立性低血壓。如果病人能在床上平穩坐後,再雙腳下垂,進一步練習在床邊坐,可在病床邊放一把椅子,要求病人每天至少坐椅子3次,以避免長期臥床帶來的衰弱。
③病人能獨立坐穩後接著開始訓練站立。從坐位到立位的康復訓練方法是:以健手支撐床面,轉移到床邊雙腳擺正位置,雙手十指交叉 (患肢大拇指在最上面 )前舉並彎腰,將身體前傾,利用重心的前移,抬臀而使身體直立。
④練習行走。患者能獨自站穩後,讓患者重心逐漸移向患腿,訓練患腿的持重能力。在患者可獨立站位平衡,患腿持重達體重的75%以上,並可向前邁步時,才能開始步行訓練。對多數患者而言,不宜過早地使用手杖,以免影響患側訓練。
在步行訓練前,先練習雙腿交替前後邁步和重心的轉移,指導和糾正患者不正確的體姿和步態,要囑患者在步行訓練中抬頭向前看,保持身體平衡。近年來有些醫院利用部分減重支援裝置提早進行步行訓練,使患者在步行能力和行走速度恢復方面均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⑤進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訓練。一旦患者肢體肌力有了較好的恢復,就要訓練日常生活能力,如自主飲食能力,自己如何穿脫衣物,如何進行人個衛生清潔,排洩大、小便動作的自立,洗澡、做家務等,使患者儘量能達到生活自理,以減輕家庭、社會負擔,找回自尊,迴歸社會、家庭。
⑥除運動康復外尚應注意言語、認知、心理、職業與社會康復治療等。
⑦腦卒中患者因偏癱、失語等後遺症,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不少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鬱等表現,情緒波動大,悲觀、易怒、暴躁或抑鬱、焦慮等不同表現的心理障礙,在這種情況下,家人要理解,想辦法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緒,必要時可配合藥物治療。醫務人員要積極進行心理疏導,穩定病人的思想情緒,通過溝通、說理、教育、暗示、心理分析、音樂、運動、放鬆靜默等多種心理治療方法,使病人樹立康復信心,解除心理障礙。
⑧腦卒中康復治療實質是學習,鍛鍊,再鍛鍊,再學習,是調動剩餘腦組織功能的重組和強化殘餘功能,增強代償能力,要求病人理解並積極投入才能取得良好的康復效果。康復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應將康復貫穿於日常生活中。
康復訓練最好是在專業康復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制訂康復計劃,定期評估,指導患者家屬或護工協作訓練。運動量應適度控制,訓練強度應由小到大。如果患者經過一天的訓練,休息一夜後仍感疲勞,則顯示運動量過大,應酌情減量。切勿鍛鍊過度,避免過度疲勞影響康復過程。鍛鍊必須按規定的時間進行,避免偏重鍛鍊某部位,而忽視鍛鍊其他部位。避免“超保護”現象,讓病人在其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獨立做事、獨立行動。訓練頻率應保持在每週至少2~3天,每天1~2次,每次約30~40分鐘。應將訓練內容納入日常生活活動之中,結合起來進行訓練。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