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李陽

  一、基礎知識(一) 腦卒中的定義:祖國醫學稱急性腦血管病為腦卒中或中風,突然發生的大腦血液供應障礙(缺血或出血)導致患者出現意識障礙、偏癱、口眼歪斜、抽搐、失語等稱為腦卒中。

  腦卒中大多數發生在中老年人,它與心臟病、惡性腫瘤構成人類的三大致死病因。大量的病人雖經救治得以存活,但其中80%的病人往往面臨著遺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需要家庭照顧或長期住院,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很大的負擔。因此,對本病除了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以及及時的救治外,康復治療的及早介入也是同樣重要的。松原市中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二) 偏癱的定義:

  由腦血管病、腦外傷、腦腫瘤、腦炎、腦膜炎等腦內病變所引起的、以同側上下肢隨意運動不全或完全喪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徵。

  偏癱並非獨立的疾病,主要表現為一側上下肢體的運動麻痺,可伴有偏身感覺障礙及鍵反射的改變,依腦損傷部位的不同,可能出現失語,視野缺損等。所以偏癱只是腦卒中的一種綜合徵。

  (三) 偏癱發生的原因:

  一)腦內病變;腦血管病變:分為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腦血栓、腦栓塞、腔隙性梗死)、出血性腦血管疾病(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二)腦外傷(四) 偏癱常見的功能障礙:

  一)運動障礙:

  1、弛緩期:肌肉鬆弛,肌張力低下,不能進行自主性運動。

  2、痙攣期:出現異常的姿勢反射、痙攣、腱反射亢進,導致異常的運動模式。

  (1) 痙攣模式:常見的痙攣模式是以上肢屈肌亢進,下肢伸肌亢進為特點,具體表現為:

  頭:患側屈曲,面轉向鍵側 軀幹:患側屈曲、後方旋轉肩胛帶:後撤,下沉 骨盆:上抬、後方旋轉肩關節:內收,內旋 髖關節:伸展,內收,內旋肘關節:屈曲 膝關節:伸展前臂:旋前 踝關節:跖屈,內翻腕關節:掌屈,尺偏 趾:屈曲、內收(2) 反射抑制性抗痙攣體位(RIP)上肢RIP: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後、伸腕指、拇指外展下肢RIP:輕度屈曲髖、膝;內收、內旋下肢;背屈踝、趾3、恢復期:痙攣減輕,肢體出現分離運動。

  二)感覺障礙:主要表現為痛覺、溫度覺、觸覺、壓覺、本體感覺和視覺障礙。

  三)語言障礙:失語症:包括運動性的失語、感覺性失語、完全失語、命名性失語、閱讀障礙、書寫障礙構音障礙:語音形成障礙四)認知障礙:包括定向、注意、記憶、思維等功能障礙,及失用症和失認症等知覺障礙。

  (五) 偏癱的併發症;一)偏癱性肩痛;1、肩關節半脫位:多見於腦卒中病人早期,發病率高達60―70%,尤其在整個上肢處於遲緩性狀態下,在開始坐或站時,由於重力作用而自然發生,一旦發生肩關節半脫位,首先應保持肩關節的正常活動範圍,其次應加強肩周圍穩定肌群的活動及張力。

  2、肩~手綜合徵:是腦外傷或腦血管疾病後產生的以肩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和手部腫痛為特徵的綜合徵。多見於腦卒中後1―3個月內,這種現象常見於腕關節長時間屈曲受壓,對手關節不恰當地過度牽拉以及意外損傷等原因所致。為此肩~手綜合徵應及早發現,及時治療,一旦進入後期,將很難改變手的攣縮和功能喪失,具體措施:保持良好的坐臥姿位,避免長時間處於手下垂;加強患側肢體的被動和主動活動,以防關節攣縮;對於腫脹的手指可採用向心性壓迫性纏繞法,另外,也可以採用冰水療法,必要時可口服強的鬆。

  二)廢用綜合徵:廢用性肌萎縮、關節攣縮畸形、起立性低血壓二、腦卒中後主要的評定(一)運動功能障礙的評定:上肢、軀幹、下肢的功能評定以及肌痙攣的評定。

  (二)平衡功能的評定:

  Ⅴ:能單腿站立Ⅳ:能單膝跪立Ⅲ:一腿前一腿後地站著時能將身體重心從後腿移向前腿Ⅱ―3:能雙足站立Ⅱ―2:能雙膝跪立Ⅱ―1:能手膝位站立Ⅰ:能在伸直下肢的情況下坐著О:伸直下肢時不能坐(三)手功能實用能力的評定:需要準備雨傘一把、錢包一個、硬幣若干、10釐米大小指甲鉗一把,普通襯衫一件。

  實用手A:5個動作均能完成實用手B:5個動作能完成4個輔助手A:5個動作能完成3個輔助手B:5個動作能完成2個輔助手C:5個動作能完成1個廢用手:5個動作均不能完成(四)其他功能障礙的評定: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定,精神情緒障礙的評定,語言功能障礙的評定三、偏癱的康復目標與計劃恢復階段 訓練目標 訓練計劃遲緩期 預防痙攣的出現 良姿位的保持預防聯合反應的出現 體位轉移訓練預防併發症及繼發性損害 輔助被動運動誘發正常的運動模式 主動運動痙攣期 抑制痙攣和異常的運動模式 抑制痙攣的訓練促進分離運動的出現 肢體負重訓練用正常的運動模式完成基本動作 軀幹控制訓練雙側肢體協調訓練肢體正常的運動模式訓練恢復期 出現較充分的分離運動 運動協調性訓練 運動模式接近正常 提高運動速度訓練精細運動訓練步行訓練四、康復訓練的方法(一)物理療法:(簡稱PT)是應用力、電、光、聲、磁和動力學等物理學因素來治療患者的方法。運動療法是物理方法的主要部分,它應用各種運動來治療肢體功能障礙,矯正異常運動姿勢,是一種重要的康復手段。

  一)物理療法運動訓練應注意的事項:

  1、訓練不過量,訓練次日無疲勞感。

  2、訓練過程中,密切觀察病人反應,如有頭暈、眼花、心悸、氣短等,應暫停訓練。

  3、訓練前、中、後,病人脈搏比平時加快30%以上;脈搏>120次/分;心律失常>10次/分,如有以上情況,病人應停止訓練。

  4、訓練時動作應輕柔,防止產生劇烈疼痛。防止損傷面板,預防褥瘡發生。肢體活動訓練應手法準確、輕柔,防止病理性骨折等併發症。

  5、站立行走訓練時應有保護,防止跌倒。

  6、訓練中應結合心理交流,取得病人合作。

  二)傳統運動療法;1、維持關節活動度訓練:為維持及擴大關節活動範圍,對病人進行的關節活動訓練。

  常用的幾種方法:

  ①被動運動:患者本身無主動肌肉收縮能力,在外力作用下,完成關節全範圍活動,以維持關節活動範圍防止攣縮。

  ②主動―輔助運動:是通過外力作用為輔助力,輔助力包括人力及機械,因此這時病人主動活動的肌力不足,需要幫助才能完成關節活動。

  ③主動運動:由病人主動收縮肌肉來進行的關節活動。一般進行此種運動病人的關節活動範圍不受限。

  ④牽拉運動:主要用於牽張短縮的軟組織以增強關節活動範圍。

  注意事項:作好解釋工作,取得病人合作。

  訓練的強度應適合病人的功能水平。

  病人要安置在舒適的位置,被固定的部位要牢固、舒適、穩定。

  熟悉關節的解剖結構。

  被運動關節周圍肌肉應充分放鬆。

  運動應緩慢地、平滑地完成現存的最大關節活動度。

  儘可能地保持牽拉力。

  每種運動次數,一般活動3―5次,每日做2遍。

  2、 強肌力和耐力訓練:

  (1)輔助主動運動:徒手輔助主動運動、器械輔助主動運動(2)主動運動:適用肌力在3級以上(3)抗阻力運動:在肌肉收縮的過程中,除抗重力外,還需要克服外加阻力,並能完成全範圍的關節活動。

  禁忌徵及訓練注意事項:心血管病人不穩定期、連續疲勞過度、訓練量過度、肌肉痠痛、炎症期間如關節發炎和腫脹時,勿做抗阻力訓練、在抗阻力訓練時引起疼痛者應禁止訓練。

  3、 恢復平衡能力訓練a) 靜態平衡訓練:俯臥位前臂支撐訓練、膝跪位前臂支撐訓練、手膝四點跪位支撐訓練、雙膝跪位訓練、坐位訓練、站立訓練。

  b) 動態平衡訓練:臥位平衡訓練、跪位平衡訓練、坐位平衡訓練、站立平衡訓練。

  c) 步行能力訓練:

  ①站立訓練:雙足站齊,保持平衡的訓練雙足站齊,左右重心轉移的訓練兩腿一前一後站立,重心向前、向後的轉移訓練一條腿支撐站立,另一條腿做邁步向前、向後的訓練。

  ②步行訓練:支撐期訓練:隨著行走位置的改變,支撐身體重心移動。

  足跟著地訓練;足掌著地訓練;支撐訓練;足跟離地訓練;足尖蹬地訓練。

  ③行走訓練:一直線向前行走訓練直線向後行走訓練側方行走訓練側方交叉步行訓練交叉直線向前行走訓練交叉直線向後行走訓練(二)作業療法(OT);是根據病人的功能障礙,從日常生活的軀體和精神活動中,從工作生產勞動中或閒暇活動中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作業活動,對病人進行訓練,以恢復其獨立生活能力的一種康復治療方法。包括三大類;日常生活活動、生產性活動、娛樂性活動。

  一)作業療法中的功能訓練;1、 增強肌力訓練:包括兩部分健側和患側肌群肌力訓練中應遵循的原則:

  ① 肌力0―1級被動運動② 肌力2級輔助主動運動或利用支具輔助運動③ 肌力3級以上進行完全主動運動④ 肌力4―5級除主動運動以外,還根據情況提供抗阻力運動2、 維持和擴大關節活動度訓練3、 改善協調和靈巧度的訓練4、 平衡訓練5、 增強耐久力訓練6、 感覺訓練二)日常生活活動訓練1、 轉移訓練:輪椅至床的轉移、輪椅至廁所的轉移2、 進食訓練3、 梳洗訓練4、 更衣訓練:穿、脫衣褲的訓練5、 入廁所、浴室訓練五、偏癱的康復訓練(一)弛緩期的康復訓練一)弛緩階段的體位擺放1、頭部和上肢:頭部側屈朝向患側,肩胛骨下墊枕頭,防止後撤,將伸展的上肢置於枕頭上。

  2、 骨盆和下肢:患側骨盆下墊枕,患肢外側墊枕,防止外展、外旋,膝下墊毛巾卷兒避免出現伸肌痙攣,放置足託板保持踝關節背屈和外翻。

  下肢有屈曲傾向:採取仰臥位伴足內翻伸肌張力高;採取健側或患側臥位二)仰臥位翻向側臥位1、 翻身前的準備動作:雙手掌對掌,十指交叉,患側拇指在上,肘關節伸展,雙手上舉,高於頭部,再回原位。

  2、 身體上部的旋轉動作:雙手上舉,肩部充分前伸,肘、腕關節保持伸展,向左右擺動。

  三)準備坐起和站立1、 下肢屈曲動作的訓練:治療師一手將患足保持在背屈、外翻位,腳掌放於床面,另手扶患側膝關節,維持髖關節內收,完成髖、膝關節的屈曲動作。

  2、 伸展下肢準備負重的訓練:患側下肢伸展,足背屈外翻,頂在治療師的大腿前部,治療師沿患者下肢長軸施加壓力,指示患者做小範圍的伸、屈膝動作。

  四)準備進行無劃圈運動的步行1、 髖伸展位時膝屈曲動作:仰臥,患肢自膝部垂於床邊,髖關節伸展,治療師保持踝關節背屈、外翻,指示患者做伸和屈的動作。

  2、 骨盆前傾訓練:仰臥,立起患膝,讓患者主動內收髖部,帶動骨盆向前,再讓患足越過中線,伸向對側牆上,並上、下移動。

  3、 髖內收、外展的控制訓練:仰臥,雙膝屈曲位,足放在床面,主動內收、外展髖部,再讓骨盆離開床面進行此動作。

  五)臥位起坐訓練1、 側臥位;治療師一手放在患者頸部周圍,一手放於膝下,將其扶起。

  2、 仰臥位:治療師扶住患者雙肩,指示患者健側下肢插入患側下肢並移至床邊,用健側肘支撐上身坐起。

  六)坐位平衡訓練1、 重心患側移動訓練:治療師位於患側,雙手控制患側上肢,使之處於抗痙攣位,並向患側方向移動,再回原位。

  2、 重心前後移動訓練:治療師立於患者前方,用肘部將患側上肢,固定在自己腰部,指示患者軀幹前傾。

  3、 患側上肢負重訓練:將患側上肢處於抗痙攣位,放在軀幹側方,指示患者將軀幹重量放到患側上肢。

  4、 輪椅到床的轉移:輪椅與床呈45度,幫助患者起立後,以其健側為軸,旋轉身體,重心前移,彎腰坐下。

  七)上肢訓練1、 活動肩胛帶:仰臥位或健側臥位,治療師被動向下、上、前方活動肩胛骨,再指示患者主動向前上方伸展上肢。

  2、 伸展患側軀幹:仰臥,伸展患側上肢,高舉過頭,治療師一手持其手,另手扶其肩,讓患者做翻身動作,即從仰臥到側臥再到俯臥位。

  3、 伸肘訓練:讓患者用伸展的上肢主動推動治療師的手,促進伸肘動作。

  (二)痙攣期的康復訓練一)坐位和準備站起的訓練1、骨盆控制和軀幹旋轉訓練:並排放置三把椅子,患者雙手交叉,向前下方伸展, 抬起臀部,輪流坐到椅子上。

  2、髖內收、骨盆旋前訓練:指示患者把患腿跨在健側腿上。

  3、提腿訓練:治療師托住患側足,指示患者向上提腿,再慢慢放下並練習在每一階段進行控制。

  4、屈膝訓練;將患者膝部被動屈曲大於90度,指示患者在小範圍內,做膝伸展、屈曲動作。

  二)站起和坐下訓練1、 站起訓練①患者雙手向前方伸展,同時軀幹向前傾,在此位置上慢慢站起。

  ②高床坐起,健側臀部坐床沿,患腿落地,治療師持患側上肢抗痙攣位,指示患者伸髖讓膝負重。

  2、 坐下訓練:

  3、 慢慢下降臀部,當臀部接近椅子再抬起,反覆數次,再坐 到椅子上。

  三)行走訓練1、 患側下肢負重訓練:

  (1) 立位,治療師保持患側上肢抗痙攣位,將重心逐漸向患側移動。

  (2)立位,患側腿在負重下交替伸展,屈曲膝關節。

  (3)患腿站立,健側腿向前、向後邁步。

  2、 患側下肢邁步訓練:

  (1) 膝關節屈曲訓練:俯臥位,膝關節屈曲90度,治療師被動伸展下肢,指示患者在各個角度進行控制。

  (2) 髖膝屈曲動作訓練:立位,患者骨盆自然放鬆,屈曲膝關節,並向前方邁出。

  (3) 髖內收膝屈曲動作訓練:立位,患側下肢稍靠後方,健側下肢負重,指示患者將患膝靠近健側,練習髖內收,膝屈曲動作。

  (4) 邁步前訓練:治療師託患足底將其腿抬離地面指示患者提起小腿。

  (5) 邁低步訓練:由膝關節引導向前邁低部,落地時慢慢放下。

  (6) 足跟著地訓練:指示患者屈曲膝關節,背屈踝關節,並向前移動下肢,再慢慢放下足跟。

  (7) 側方行走訓練四)上肢運動控制訓練1、 上肢的控制訓練:將患側肢被動移到空間的某一位置,然後放手,指示患者將肢體控制在此位置保持不動。

  2、 上肢定位放置訓練:指示患者將定住的肢體由此位向上或向下運動,再返回原位。

  五)俯臥位和跪立位的訓練:

  1、 手膝位訓練:保持患側上肢抗痙攣位充分負重,指示患者向前後、左右搖動軀幹獲得平衡。再抬起健側上下肢,使患側充分負重。

  2、 膝立位訓練:治療師位於患側,保持患側上肢伸展,指示患者左右移動重心。

  3、 單膝跪位訓練:患者患膝屈曲立於凳子上,充分伸展使其負重,指示患者向前向後邁出健側下肢。

  六)肘部控制訓練1、 坐位,雙手舉高過頭,觸頭頂、對側肩、耳。再伸直。

  2、 坐位,雙手交叉,指示患者將雙手舉到口邊,再返回。

  3、 仰臥位,將患側上肢外展、伸肘,指示患者屈肘觸控自己的嘴部,再返回伸肘位。

  4、 仰臥位,將患者前臂旋後,指示患者將前臂尺側接觸同側肩部。

  (三)恢復期的康復訓練一)改善步態的初步訓練1、 踝背屈的訓練:健足在前、患足在後大步站立,在患足足跟不離地的條件下背屈患踝,將體重轉移到前方的健側腿上。

  2、 準備邁步的訓練:姿勢同上,將患足足跟離地但足趾著地,再恢復足跟著地。

  3、 邁步小訓練:健足站立,患足向前、向後邁小步。

  4、 滑板訓練:患足站立,健足踏在滑板上,朝各方向滑動,使患足充分負重。

  二)改善步態的進一步訓練1、邁步訓練:

  ① 試探式邁步:健側腿站立,指示患側腿邁步,當足跟將著地時立即抬起。

  ② 患側腿負重訓練:站立,治療師保持患側上肢抗痙攣位,將重心移向患側,健側腿可外展離地,使患腿充分負重。

  ③交叉步態訓練:雙腿外旋站立,患腿稍靠前,旋轉骨盆將健側腿向對側邁出。

  ④前後邁步訓練:健側腿站立,患腿向前邁步,屈曲患膝再向後邁步。

  2、行走訓練① 側方引導訓練:治療師位於患者患側,持患側上肢抗痙攣位進行控制,幫助患者運動重心,向前邁步。

  ② 後方引導訓練:患者雙上肢後伸,治療師持其雙手進行控制。

  ③ 骨盆和肩胛帶旋轉訓練:治療師位於患者身後,雙手控制患者雙肩,邁右腿時,左手觸右腿,邁左腿時,右手觸左腿。

  ④ 扶持步行訓練:

  1)矯形器具的應用:踝足矯形器、繃帶矯正法2)助行器的應用⑤ 直線步行⑥ 上下階梯訓練1)上樓梯的訓練:治療師位於患側後方,一手控制膝關節,另手扶持患側腰部,重心轉移到患側,指示健側足上臺階,重心前移,治療師協助患足抬起。

  2)下樓梯訓練:治療師位於患側,一手置於患膝上方,協助膝關節的屈曲及邁步動作;另手置於健側腰部,幫助身體向前移動。

  三)運動控制訓練1、 聯合反應的抑制:患手放在桌面保持不動,指示健手摩擦患側上肢;或舉手過頭,觸頭頂,觸控頭後枕,再返回前方。

  2、 患側上肢負重及軀幹旋轉訓練:坐位,患側上肢在身體側方保持抗痙攣負重,指示健手越過中線取物,再返回。

  3、 伸肘練習:坐位,患者雙手交叉推動桌上放置的滾枕或實心球,來回拉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