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康復訓練後可以恢復到發病前的狀態.
許多人認為,康復康復,顧名思義,就是恢復健康。通過康復訓練,使得患腦中風後無法活動的手腳功能恢復到和發病前一樣。恢復不了,就失去信心,甚至責怪醫務人員技術不行。事實上,腦中風後之所以會留下偏癱後遺症,就是因為腦組織受到了損傷,而損傷了的腦組織是無法修復還原的,因此喪失的身體功能也就無法完全恢復到發病前的狀態。 對於康復訓練的正確認識應該是:“通過訓練,刺激受損傷腦組織周圍的腦細胞,讓它們學會代替受損傷腦組織的工作”“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輔助已喪失的手腳運動功能,幫助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生活”。
比如,由康復訓練師幫助麻痺後不能活動的病人活動手腳,最後讓病人能自己穿衣、走路;為麻痺後無法自如活動的下肢安裝支具進行步行訓練;對於右邊偏癱的病人,訓練用健康的左手來代替右手活動;或是限制健康手的活動,強制性地使用麻痺手以促進功能的改善:改造住宅內部以方便殘障者使用;幫助病人取得殘障者用汽車的執照,鼓勵病人在與殘疾共存的狀況下回歸家庭和社會。
誤區二:康復訓練只能從病情穩定後開始
腦中風患者什麼時候開始實施康復訓練?過去的見解是,為了安全起見,要等病人的病情穩定後才能開始。現在的看法是,康復訓練越早越好,從病人送到醫院的當天起就應該與治療同步實施康復訓練。困腦中風而倒下的病人,治療開始後,一直臥床靜養不動的話,就會出現肌力衰退以及由運動麻痺而產生的手腳關節僵硬、褥瘡等“廢用綜合徵”。有的病人還可能出現肺栓塞症、誤咽性肺炎、感染症等種種全身合併症的危險。早期開始康復訓練,除了可以減少上述不良影響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益處是可以儘快獲得日常生活動作的能力,儘早迴歸社會。
可見,腦中風偏癱患者的康復訓練開始得越早越好。早期開始訓練不僅不會使病情加重,而且可以降低死亡率。訓練量越多,功能恢復的效果越好。
誤區三: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有益於患者的功能改善
事實正好相反,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恰恰會妨礙患者的功能改善。著名康復專家,南京醫科大學勵建安教授的研究團隊觀察到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與家庭人口少的患者相比,家庭人口多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復反而較差。由於家庭成員多,大家爭著對患者表示關愛,許多日常生活活動都由家人替代完成,減少了患者的訓練機會。
腦中風偏癱患者往往存在矛盾的心理。一方面,覺得自己生活不能自理,事事處處都要依靠別人,有很強的內疚感。原來很要強的人,就更有一種缺失感,自尊心也受到傷害。另一方面,很多人會變得依賴性很強。希望家人隨時關注自己,由於缺乏自信,就更重視家人對自己的態度。在這種情況下,家屬也容易遷就患者,什麼事都代辦,生怕患者感到受了冷落。家人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多多給予患者心理上的關愛,而在日常生活中則儘量讓病人自己動手,並隨時對患者取得的每一點進步表示欣喜。有時還可以故意製造一些讓患者幫助別人的機會,以促進患者恢復自信心和自尊心。
誤區四:發病後超過半年再做康復訓練就沒用了
如前所述,腦中風偏癱患者的康復訓練越早越好。發病後早期恢復的速度比較快,超過半年的話。由於出現肌肉痙攣和關節變形,康復訓練時效果會差很多,特別是很多病人由於疼痛而無法堅持。但是,隨著康復醫學的進展,近年來經顱磁刺激(TMS),川平式神經促通法等新型康復訓練方法的運用,使得腦中風發病後時間較長的患者也能獲得較好的效果。特別是肉毒素療法(一種針對肌肉痙攣的治療方法)與康復訓練的合併使用,使情況大有改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