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臨床上以海綿狀血管瘤最多見,佔肝良性腫瘤的5-20%。女性發病率多於男性。多數病例臨床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病程長、生長緩慢,預後良好。
其病因是先天性肝臟末梢血管畸形引起,一般認為在胚胎髮育過程中由於肝血管發育異常,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肝血管瘤;同時,女性激素可能也是血管瘤的致病機制之一。
多數肝血管瘤無明顯不適症狀,多在健康體檢常規行B超檢查或行腹部手術時被發現。當血管瘤增大至5cm以上時,可能出現非特異性的腹部症狀。
肝血管瘤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如B超、CT、MRI)是目前診斷肝血管瘤的主要方法。
診斷明確之小肝血管瘤(直徑小於4.0cm),未涉及肝內重要管道結構者,可以密切觀察,暫不需要外科治療。
肝血管瘤手術適應證:
①瘤體直徑>5.0cm,伴隨臨床症狀;
②瘤體大於10cm;
③診斷不明確,難與肝癌相鑑別者;
④同時合併病毒性肝炎者;
⑤同時合併其他疾病,需要行腹腔鏡下手術者;
⑥瘤體直徑<5cm但經B型超聲、CT隨訪,發現血管瘤生長迅速,或出現較明顯的臨床症狀時。
外科治療方式主要包括:肝臟血管瘤切除術、腹腔鏡下肝臟血管瘤切除術(目前國內僅少數幾家高階大型綜合醫院能實施)、介入栓塞、射頻消融等方法。
部分位置特殊、不適宜肝血管瘤切除術者,可以選擇射頻消融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