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行醫過程中可能有一半以上甚至所有的事情都是在與適應症打交道,適應症選擇恰當、合適則平安無事,醫生患者皆大歡喜,否則醫生可能惴惴不安、誠惶誠恐,甚至釀成大錯,患者之傷害無可估量。當然這裡說的是廣義的適應徵包括手術適應徵、藥物應用適應徵等等,甚至包括與病人及患者談話的時機、方式、技巧等。本文僅談手術適應徵。
什麼叫手術適應徵,在網路、各種書籍包括新版的大學教材中均沒有準確的定義,百度百科中解釋適應症為:醫學名詞,indication,又叫指徵,指藥物、手術等方法適合運用的範圍、標準。就我的理解,所謂手術適應徵是指合適的疾病、合適的病人在合適的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下,由合適的醫生在具備一定條件的醫院中實施的手術,符合以上所有條件才是真正的的手術適應症。
合適的疾病:這是所有條件中最容易掌握也是通過努力能夠掌握的理論部分,每一本外科專業書籍都有講述。以腎部分切除術為例:腎部分切除術手術適應徵包括絕對適應徵和相對適應徵,絕對適應徵是指腎癌發生於解剖性或功能性的孤立腎,根治性腎切除術將會導致腎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的患者,如先天性孤立腎、對側腎功能不全或無功能者、以及雙側腎癌等。我理解為術後即出現腎功能不全或腎衰。相對適應徵是指腎癌對側腎存在某些良性疾病,如腎結石、慢性腎盂腎炎或其他可能導致腎功能惡化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腎動脈狹窄等)患者。理解為將來有腎功能不全的趨勢。可選擇適應症包括臨床分期T1a期(腫瘤≤4cm),腫瘤位於腎臟周邊,單發的無症狀腎癌,對側腎功能正常者。隨著外科技術和理論水平的進步,腎部分切除術手術適應症範圍逐漸發展為T2期腫瘤,也就是說這類患者部分切除術與根治術效果相似。最新的NCCN指南中將臨床分期T1a期腎癌列為絕對適應症。以上這些有現成的公式可用,外科醫生應耳熟能詳。
合適的病人: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環境、性格因素、對於疾病的理解、以及患者的全身狀態等是影響手術方案選擇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仍以腎部分切除術為例,反覆強調及憂慮區域性復發或同側腫瘤再發的患者,高齡預期壽命較短的患者,對輸血或腎部分切除術併發症如尿瘻等不能理解的患者,此時行部分切除術需要三思而後行。當然,醫生應能夠用最通俗的語言、誠摯的態度、從患者的角度出發與病人及家屬溝通,期望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一切事情都是以經濟為基礎,患者的經濟條件也是醫生考慮的因素,看病是要化錢的,病人沒錢作為大夫不可能幫忙付錢吧?幫助一個沒有能力幫第二個了吧?這和同情心沒有關係,是社會責任。對於沒有錢或者錢很少的病人,手術越簡單越好,出現併發症會很難處理,以膀胱全切迴腸膀胱術為例,迴腸膀胱術併發症發生率為4%左右,不會少於這個數字,出現腸道併發症後住院時間明顯延長,醫藥費用明顯增加,此時醫生可能會選擇雙側輸尿管面板造瘻,當然患者付出的是生活質量下降,這有什麼辦法呢?
合適的社會人文環境:各種醫療糾紛常常見諸報端,醫鬧已經成為社會問題,更有醫生帶鋼盔上班的鬧劇以及醫生被無端殺害的悲劇。每年醫療糾紛案件越來越多,以天津為例,2010年醫療投訴案件較2009年增加10倍以上,達到2000例以上,這還不包括醫院私下通過協商解決賠償的案件。出現醫療糾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會、醫生、患者等諸多因素。作為醫生,除了規範個人的行為,及時更新醫學知識外,對於難度大、併發症多的手術要尋求科室、醫院甚至社會的幫助。
合適的醫生和醫院
醫院有各種分級,但是就手術分級而言還不完善,也就是說還不能達到什麼級別的醫院做什麼事,就社會醫療而言,應該是不同級別的醫院完成不同的醫療任務,比如一家從來沒有做過腎癌根治手術的醫院如何能保質保量的完成這類手術呢?醫生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如何培養及考核醫生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醫療行政部門也是各行其是,現在的弊端在於用工作以外的標準來考核,如醫生及教師用論文的數量作為晉升的條件,而不是用看病和教書的好壞來衡量,科研型博士在實驗室內做了3年基礎實驗,與瓶瓶罐罐打了3年交道,畢業後便晉升主治醫生甚至教授,顯然不大合適。說回來,一位從沒有做過腎部分切除手術的醫生在一家沒有術中超聲的醫院怎麼能夠實施中心型腎癌的腎部分切除術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