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是最常見、最頑固,也是最痛苦的疼痛性疾病之一,其發病率高達182.8/10萬人,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女性多於男性。疼痛大多為單側。通常表現為面部撕裂樣、觸電樣、閃電樣、針刺樣、刀割樣或燒灼樣劇烈疼痛,以面頰、上頜、下頜或舌頭前2/3最為明顯。很多病人在脣外側、鼻翼、頰部、舌等處稍加觸動就會誘發疼痛,稱為“扳機點”。
三叉神經痛發作通常沒有預兆,疼痛歷時數秒至數分鐘。突發突止,間歇期無疼痛。患者因為懼怕疼痛發作而不敢洗臉、剃鬚、刷牙、進食,所以口腔及面部衛生狀況很差,全身營養不良,面色憔悴、精神抑鬱、情緒低落。長期患病可產生神經營養性障礙,如區域性面部面板粗糙、眉毛脫落等。疼痛較重的病人發作時常在床上翻滾,並有自殺念頭,故三叉神經痛又被稱為“死不了的癌症”。
三叉神經痛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口服卡馬西平等藥物、微血管減壓手術、半月神經節射頻熱凝毀損術、周圍支撕脫術、γ刀等,其中口服藥、微血管減壓和射頻手術是經過長期臨床檢驗的經典治療方法。發病初期疼痛較輕的病人可以用卡馬西平控制疼痛,但卡馬西平等藥物對肝臟和腎臟有毒性,長期或者大劑量服用對肝臟和腎臟會造成不可逆性的損傷。
微血管減壓手術的適應證比較嚴格,必須經頭顱MRI檢查確定有血管壓迫三叉神經,需要在氣管插管全麻下經耳後乳突打孔進顱內操作,一旦發生手術意外常常非常嚴重,而且還有手術和麻醉費用昂貴的問題,很多病人無法接受。
傳統的半月神經節射頻熱凝毀損術是依靠解剖關係盲目穿刺,再通過電刺激確定穿刺針位置是不是好,定好位後用射頻的熱量將病變的三叉神經切斷掉,整個穿刺和毀損過程需要病人的配合,病人是完全清醒的。射頻手術成功的關鍵在於定位是否準確,但盲目穿刺常常不能保證穿刺針的位置和深度準確,射頻毀損時因為對三叉神經強烈的刺激,病人常常出現短暫的劇烈疼痛,對病人的心理造成巨大影響。
可採用CT引導下進行半月神經節射頻熱凝毀損術,複合小劑量異丙酚進行靜脈全麻,讓病人在短暫的深睡眠狀態下接受手術。利用CT的精確引導,穿刺針的位置、角度和深度都能夠清楚地看到,因此可以根據CT掃描的結果調整穿刺方向,確保了穿刺的準確性。異丙酚靜脈全麻後避免了毀損時神經劇烈刺激給病人造成的痛苦,病人常常覺得“睡了一覺手術就完了”。
該手術為老年、合併疾病多的頑固性三叉神經痛病人帶來了福音,使得這些被傳統手術方法視為“禁區”的病人有了治癒的希望。CT引導下半月神經節射頻熱凝毀損術的開展和推廣是廣大三叉神經痛病人的福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