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泌尿外1科 副主任醫師 易善紅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主要好發於成年男性,是泌尿外科門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佔我國城市醫院泌尿外科男性患者的25%~30%,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目前普遍認為慢性前列腺炎不是一個單純的疾病,而是表現為以排尿異常及慢性盆腔疼痛為主,往往與後尿道炎、精囊炎或附睪炎同時併發或伴有性功能障礙、精神神經症狀的一類綜合徵。現將近年研究概況簡述如下:

  1、病因

  1.1 前列腺長期充血因素 前列腺內外被膜之間有豐富的靜脈叢,長期物理損傷及不良刺激如性生活無規律、勃起而不射精、性交中斷或長途騎車、長時間坐位工作,會造成前列腺的損傷、充血、出血、水腫甚至壞死,使區域性抗感染能力下降,容易誘發病原體感染,或使原有的炎症反應加重。

  1.2 病原體感染 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是由細菌感染所致,其致病菌有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克雷白菌屬、葡萄球菌或鏈球菌等,也可由淋球菌感染,主要是經尿道逆行感染所致。儘管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患者的前列腺按摩液常規細菌培養是陰性,但目前認為,仍有相當多的患者由沙眼衣原體、支原體、滴蟲、真菌、厭氧菌等所致。

  1.3 尿中化學成分刺激 由於前列腺外周區域的腺管粗且側對著尿流方向,甚至以直角進入尿道,這一解剖學特徵是發生尿液返流的基礎。尿液通過前列腺腺管返流入前列腺,尿液中大量化學物質,如尿酸等,進入前列腺後引起前列腺化學性炎症,產生腰骶、下腹及會陰疼痛等一系列症狀,而這些疼痛症狀會引起盆底肌肉痙攣,加重前列腺內尿液返流,形成惡性迴圈。返流同時也易將病原體帶入前列腺內,繼發細菌性前列腺炎。

  1.4 自身免疫反應 前列腺分泌的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和酸性磷酸酶(PAP)能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從而產生一系列的免疫反應。Shortliffe[6]用固相放免分析法測定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的IgA、IgG以及總含量,發現IgA、IgG的含量明顯高於對照組,說明人類的慢性前列腺炎發病極有可能與免疫功能失調有關。

  2、診斷

  2.1 臨床表現

  常見的症狀有:

  (1)疼痛:後尿道可有燒灼感、蟻行感,會陰部、肛門部疼痛可放射至腰骶部、腹股溝、恥骨上區、陰莖、睪丸等,偶可向腹部放射。

  (2)泌尿系症狀:炎症累及尿道,病人可有輕度尿頻、尿急、尿痛,個別病人尚可出現終末血尿,清晨排尿之前或大便時尿道口可有粘液或膿性分泌物排出。

  (3)性功能障礙:可有性慾減退、陽萎、早洩、射精痛、遺精次數增多等,個別病人有血精或因輸精管道炎症而使精子活動力減退,導致不育。

  (4)神經衰弱症狀:由於病人對本病缺乏正確理解或久治不愈,可有心情憂鬱、乏力、失眠等。

  (5)繼發症狀:由於細菌毒素引起的變態反應,可出現結膜炎、虹膜炎、關節炎、神經炎等。

  2.2 前列腺液檢查 正常的前列腺液(EPS)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小體,而白細胞數目少於10個/Hp。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EPS中白細胞>10個/Hp,卵磷脂小體減少(每高倍視野50%以下或極少)。

  2.3 細菌學檢查 尿四杯定位細菌培養試驗被認為是明確診斷的金標準,即收集初段尿(vb1)5~10mL、中段尿(vb2)20~30mL、前列腺液及前列腺液後的初段尿(vb3),4個標本分別作細菌定量培養,比較其結果,如前列腺液和vb3明顯多於vb1及vb2,可診斷為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

  2.4 尿流率測定 在CP病人中特別是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CNBP)和前列腺痛(Pdy)病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尿道阻力升高,尿道最大關閉壓高,最大尿流率降低,平均排尿時間延長。Mehik採用Stryker壓力檢測器對CNBP和Pdy病人前列腺組織內壓進行了測定,與BPH組相比其CNBP和Pdy病人的腺體組織內壓顯著高於BPH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