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是由於面板、粘膜小血管反應性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產生的一種限局性水腫反應,主要表現為邊緣清楚的紅色或蒼白色的瘙癢性皮損——風團。
病因
蕁麻疹的病因複雜,大多數患者不能找到確切原因。常見的病因如下。
1、食物
以魚蝦、蟹、蛋類最常見,其次是某些肉類和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或大蒜等調味品等。有的食物引起的蕁麻疹可屬於變態反應性。但有的不新鮮食品腐敗分解為多肽類,鹼性多肽是組胺釋放物,蛋白食品在徹底消化之前,以腖或多肽形式被吸收,可引起蕁麻疹。
2、藥物
許多藥物易引起機體的變態反應導致本病,常見的有青黴素、血清製劑、各種疫苗、痢特靈、磺胺等。也有些藥物為組胺釋放物,如阿司匹林、嗎啡、可待因、奎寧、肼苯達嗪等。
3、感染
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最常見的是引起上感的病毒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是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病灶,如鼻竇炎、扁桃體炎、慢性中耳炎等與蕁麻疹發病的關係,不易簡單地確定,須經治療試驗才能證實。
4、物理因素
如冷、熱、日光、摩擦及壓力等物理性刺激。
5、動物及植物因素
如昆蟲叮咬、蕁麻刺激或吸入動物皮屑、羽毛及花粉等。
6、精神因素
如精神緊張可引起乙醯膽鹼釋放。
7、內臟和全身性疾病
如風溼熱、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惡性腫瘤、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代謝障礙、內分泌紊亂等,可成為蕁麻疹尤其是慢性蕁麻疹的原因。
臨床表現
為常見病,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發生過一次。根據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前者在短時期內能痊癒;後者則反覆發作達數月至數年。
一、急性蕁麻疹
起病常較急,面板突然發癢,很快出現大小不等的紅色風團,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開始時孤立或散在,逐漸擴大,融合成片。微血管內血清滲出急劇時,壓迫管壁,風團呈蒼白色,面板凹凸不平,呈橘皮樣。數小時內水腫減輕,風團變為紅斑而漸消失。風團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24小時,但新風團此起彼伏,不斷髮生。病情重者可伴有心慌、煩躁、噁心、嘔吐甚至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樣症狀。部分可因胃腸粘膜水腫出現腹痛,劇烈時頗似急腹症,亦可發生腹瀉,出現裡急後重及粘液稀便。累及氣管、喉粘膜時,出現呼吸困難,甚至窒息。若伴有高熱、寒戰、脈速等全身中毒症狀,應特別警惕有無嚴重感染如敗血症等可能。
血液常規檢查有嗜酸性粒細胞增高。若有嚴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常增高或細胞計數正常而中性粒細胞的百分比增多,或同時有中毒性顆粒。
二、慢性蕁麻疹
全身症狀一般較輕,風團時多時少,反覆發生,常達數月或數年之久。有的有時間性,如晨起或臨睡前加重,有的則無一定規律。大多數患者不能找到病因。
三、特殊型別的蕁麻疹
1、面板劃痕症
亦稱人工蕁麻疹。用手搔抓或用鈍器劃過面板後,沿劃痕發生條狀隆起,伴瘙癢,不久即消退。可單獨發生或與蕁麻疹伴發。
2、寒冷性蕁麻疹
可分為兩種:一種為家族性,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較罕見,於出生後不久或早年發病,終生反覆不止。另一種為獲得性,較常見。接觸冷風、冷水或冷物後,暴露或接觸冷物部位產生風團或斑狀水腫。重者可有手麻、脣麻、胸悶、心悸、腹痛、腹瀉、暈厥甚至休克等。有時進食冷飲可引起口腔和喉頭水腫。被動轉移試驗可陽性,可能與IgE有關。冰塊可在區域性誘發風團。寒冷性蕁麻疹可為某些疾病的症狀之一,如冷球蛋白血癥,陣發性冷性血紅蛋白尿症,冷纖維蛋白原血癥,冷溶血癥等。
3、膽鹼能性蕁麻疹
多見於青年,由於運動、受熱、情緒緊張、進食熱飲或乙醇飲料使軀體深部溫度上升,促使乙醯膽鹼作用於肥大細胞而發生。風團在受刺激後數分鐘即出現,直徑為2mm ~3mm,周圍有紅暈,約1cm ~2cm。常散發於軀幹上部和上肢,互不融合,可於半小時至1小時內消退,自覺劇癢。有時僅有劇癢而無皮疹。偶伴發乙醯膽鹼的全身反應,如流涎、頭痛、脈緩、瞳孔縮小及痙攣性腹痛、腹瀉及哮鳴音。頭暈嚴重者可致暈厥。病程一般經數年後可漸趨好轉。以1:5000乙醯膽鹼作皮試或劃痕試驗,可在注射處出現風團,周圍出現星狀小風團。
4、日光性蕁麻疹
較少見,由中波及長波紫外線或可見光引起。以波長300nm左右的紫外線最敏感。對285nm ~320nm紫外線過敏者,被動轉移試驗可呈陽性。風團發生於暴露部位的面板,有癢和針刺感,有時透過玻璃的日光亦可誘發。嚴重時有全身反應如畏寒、乏力、暈厥、痙攣性腹痛等。
5、壓迫性蕁麻疹
面板受壓後約4~6小時,局部發生腫脹,累及真皮及皮下組織,持續8~12小時消退。常見於行走後的足底部和受壓迫後的臀部面板。機制不明,可能與面板劃痕症相似。
6、血管性水腫
是一種發生於皮下組織較疏鬆部位或粘膜的侷限性水腫,分獲得性及遺傳性兩種,後者罕見。獲得性血管性水腫,常伴其他遺傳過敏性疾病。主要發生於組織疏鬆的部位,如眼瞼、口脣、外生殖器、手、足等處。多為單發,偶發於兩處以上。損害為突然發生的限局性腫脹,累及皮下組織,邊界不清。膚色正常或淡紅,表面光亮,觸之有彈性感。持續1~3日可漸行消退,亦可在同一部位反覆發作。發生於喉粘膜者,可引起呼吸困難,甚至導致窒息死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