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喉科 主任醫師 閆利英

  診斷及鑑別診斷:

  一、腮腺腫瘤的最常見部位:

  1、在臉側耳下方有一無痛性腫塊。

  2、高於耳屏前方的腮腺腫塊最常見的原因是腫大的腮腺淋巴結,在老年病人,特別有面板癌的歷史,這種腫塊必須考慮有轉移癌的可能性。

  3、發現腮腺中有一明確的腫塊,是否是腫瘤應當除外流行性腮腺炎、化膿性腮腺炎、腮腺結核、腮腺管結石和雙側瀰漫性腮腺增大等。

  二、腮腺良性腫瘤型別有哪些

  多形性腺瘤(混合瘤“良性混合瘤”的名稱已放棄,因為這種病變有區域性復發,考慮為區域性型癌)75%,腺淋巴瘤5~10%嗜酸性腺瘤;大嗜酸粒細胞瘤;良性淋巴上皮病變;腮腺區血管瘤及囊腫等。

  三、腮腺惡性腫瘤型別有哪些

  粘膜表皮樣癌(約佔1/3);惡性混合瘤;腺泡細胞癌;腺癌;腺樣囊性癌;表皮樣癌。

  四、腮腺腫瘤的鑑別診斷

  腮腺良惡性腫瘤的鑑別:

  1、腮腺良性腫瘤:

  最常見的是混合瘤;為“臨界瘤”,術後有復發和惡變的可能,其特點為慢性生長,早期無任何自覺症狀。檢查腫瘤時,一般界限清楚,質地較硬。腫物表面不光滑,多呈結節狀,無面癱,如惡變時可出現面癱。

  其次為腺淋巴瘤,又稱乳頭狀淋巴囊腺瘤。好發於腮腺後份表面及下極,因該部位分佈的淋巴結較多所致;其體積較小(直徑4cm以內),界限清楚,質地較軟,活動,與周圍組織無粘連。

  腮腺惡性腫瘤:種類繁多,最常見為粘液表皮樣癌,約佔1/3,其餘依次為腺癌、腺泡細胞癌、多形性低度惡性腺癌、腺樣囊性癌及惡性混合瘤。兩者均表現為無痛性耳前腫塊。

  良性腫瘤的主要鑑別要點:良性腫瘤呈類圓形,腫瘤邊緣規則、清晰光滑、與周圍結構分界清楚。

  2、惡性腫瘤的主要鑑別要點:

  (1)腫塊境界不清,呈瀰漫性侵潤;

  (2)腫瘤中心壞死,顯示低密度區或濃淡不均;

  (3)腫瘤外形不規則,呈分葉狀;

  (4)伴有頸部淋巴結腫大。

  治療

  外科手術是治療腮腺腫瘤唯一有效的手段,首次術式是否正確徹底是治癒的關鍵。

  腮腺良性腫瘤手術中必須遵循兩條原則:一是保證面神經不受損傷,特別是顳面幹;二是禁忌弄破腫瘤包膜,否則會導致瘤細胞種植復發。腮腺良性腫瘤的標準術式是儲存面神經,將腺葉及腫瘤一併切除。由於腮腺外形不規則,具有多個突起,不可能把腺葉組織全部切除。因此常需依據腫瘤在腺體內的位置及術中情況來決定切除範圍。手術時絕對禁忌作順包膜剝離的腫瘤剜出術。混合瘤包膜厚薄不一,常不完整,包膜內常有瘤細胞侵入。順包膜剝離切除混合瘤,常可導致腫瘤復發。腺淋巴瘤本身具有多灶性特點,它的發生和淋巴結有密切關係,腺淋巴瘤手術時應同時切除部分腺葉的淋巴結。另外,有些腮腺惡性腫瘤臨床表現頗似良性,也不允許簡單地沿腫瘤包膜剝離,將腫瘤摘除。有些良性腫瘤如腮腺區囊腫、血管瘤等可採取單純性腫瘤切除術。

  腮腺惡性腫瘤的手術應遵循惡性腫瘤的手術原則,在正常組織內徹底切除腫瘤,應切除全部腺葉及面神經。術中如見面神經緊鄰腫物但可分離,臨床無面神經麻痺徵象(腺樣囊性癌及高度惡性腫瘤除外)時,可以儲存面神經,但手術後應行放射治療。鱗癌、未分化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表皮樣癌、乳頭狀囊腺癌等應行選擇性頸淋巴清掃術;高分化粘液表皮樣癌、腺樣囊性癌等可直接侵犯淋巴結,手術時應一併切除腮腺內及腺周接近腫瘤的淋巴結。

  鱗癌、未分化癌、腺癌、低分化粘液表皮樣癌及乳頭狀囊腺癌等,術後宜配合放射治療。手術因儲存重要組織而切除不徹底時,或術後腫物病理檢查邊緣呈陽性時,都必須作術後放療。術後放療時間最遲不超過術後6周。照射野應包括顱底及乳突,劑量宜達50~60Gy。涎腺癌的化學藥物治療沒有系統、規範化的治療方案。常用藥物有順鉑、氨甲喋呤、5-FU、阿黴素等。

  關於保留面神經的問題,良性腫瘤都應保留面神經,惡性腫瘤若未侵犯面神經,則應儲存,若惡性腫瘤累及面神經者則在徹底切除腫瘤的原則下,根據情況爭取保留面神經主幹及顳面幹,以維護閉眼功能,必要時連同腫瘤全部切除。如果面神經與腫瘤粘連較緊,或穿行於腫瘤之間,手術時不易分離,則主張切除受侵犯之一段神經,就近取耳大神經在手術顯微鏡下予以移植。

  腮腺腫瘤手術時尋找面神經的方式共採用5種方式,其中例數最多為尋找面神經總幹、面神經頰支,其次為頸支、下頜緣支、顳支等。採用首先尋找解剖面神經其一支的方式,主要根據該手術的方便條件而定,如腫瘤位於尾葉部,便首先尋找頰支或下頜緣支,而不首先尋找面神經總幹;如腫瘤位於腺體上方可先找下頜緣支;如腫瘤位於腮腺前方,可考慮先尋找面神經總幹。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