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養生之道,莫先於食”,以及“藥食同源”、“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都是在強調:吃對食物比仙丹靈藥更有用。食物不只是供應身體能量,也同時滿足精神方面的需求,現代人有數不完的文明病,不論是生理上的病、心理上的病,歸根究柢都與飲食問題有關。飲食確實是養生中最重要的一環。
合理的飲食,可以使人身體強壯,益壽延年。而飲食不當,則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國古代養生家都十分重視飲食的適度,並通過長期的生活實踐,積累了極為豐富的飲食養生方法和經驗。以下可供養生者借鑑:
1、飲食有節,利身益壽
“飲食有節”是上古之人的經驗之一。管子就曾指出:“飲食節,則身利而壽命益;飲食不節,則形累而壽損。”所謂飲食有節,是指飲食要有節制,不能隨心所欲,要講究吃的科學和方法。具體地說,是要注意飲食的量和進食時間。
老中醫認為,調節飲食以養脾胃,這是老年人健身的主要因素。他們喜愛吃當地生產的五穀雜糧,更愛吃蔬菜、豆類、水果,而魚與肉吃的較少。雖有個別偏食魚肉的,也是葷素搭配,從不過嗜。他們的食養經驗是:一不過飽、二不過鹹、三不過甘、四不過肥、五不偏食。有些老中醫把清代袁枚的詩作為食養之鑑,即“多壽只緣餐食少,不飽真是卻病方。”
過飽不利於健康,但食之太少亦有損於健康。有些人片面認為吃得越少越好,結果強迫自己捱餓,由於身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反而虛弱不堪。正確的方法是“量腹節所受”,即根據自己平時的飯量來決定每餐該吃多少。“凡食之道,無飢無飽----是之謂五臟之葆”。這無飢無飽,就是進食適量的原則。只有這樣,才不致因飢飽而傷及五臟。
2、進食有時,三餐有別
俗話說得好:“早飯要飽,午飯要好,晚飯要少。大量實驗表明,注意一日三餐合理安排對養生長壽是大有益處的。
每天堅持吃營養早餐,是延年益壽的要素之一。因此,早餐一定要吃好。要選擇最合理的營養搭配,以供身體所需。起碼應包括穀物、動物性食品、奶類及蔬菜水果四大部分。早餐不但要注意數量,還要講究質量。最好少吃稀飯、甜麵包或炒麵等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以免使腦中的血清素增加。早餐也要注意變換,不可千篇一律,至少應該每週換一種主要食物。並且,早餐也不宜吃含有大量脂肪和膽固醇的食物,如油條和燻肉等,這些食物不但不易消化,還會加速膽固醇的升高。
午餐的食物要注意多樣性,注意葷素搭配,營養俱全。一定要有一些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如魚類、肉類、蛋類、豆製品等;並且要有米飯、饅頭、玉米麵發糕、豆包等主食;還要搭配一些新鮮蔬菜,這樣才能保持體內血糖繼續持於高水平,以保證下午的工作和學習。
按照科學的膳食方式,晚餐要以清淡、容易消化為原則,最好選擇:麵條、米粥、鮮玉米、豆類、素餡兒包子、小菜、水果拼盤等食物。並且,應在就寢前兩個小時進餐,還要特別注意不要吃肉類食物,並且,最好吃八成飽。
3、合理搭配,不可偏嗜
人體對營養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飲食合理搭配能夠保證機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因此,要避免偏食和飲食的單調,否則會產生一系列不良後果。配製合理的飲食就是要選擇多樣化的食物,使所含營養素齊全,比例適當,以滿足人體需要。
粗糧、細糧要搭配:粗細糧合理搭配混合食用可提高食物的風味,有助於各種營養成分的互補,還能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和利用程度。
副食品種類要多樣,葷素搭配:肉類、魚、奶、蛋等食品富含優質蛋白質,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兩者搭配能烹調製成品種繁多,味美口香的菜餚,不僅富於營養,又能增強食慾,有利於消化吸收。
主副食搭配:主食是指含碳水化合物為主的糧食作物食品。主食可以提供主要的熱能及蛋白質,副食可以補充優質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等。
幹稀飲食搭配:主食應根據具體情況採用幹稀搭配,這樣,一能增加飽感,二能有助於消化吸收。
要適應季節變化:夏季食物應清淡爽口,適當增加鹽分和酸味食品,以提高食慾,補充因出汗而導致的鹽分丟失。冬季飯菜可適當增加油脂含量,以增加熱能。
4、食宜清淡,避免過鹹
淡食就是少吃鹽。古代養生家認為鹹多傷生,淡食延年。唐代孫思邈就提出了“鹹多促人壽”的論點。明代陳繼儒《養生膚語》例舉東光縣村中三老人兄弟,因該地難得鹽,故以清淡為主,都年至80多歲而身體很強健;而宮廷中的人短壽,原因之一就是吃鹽太多。
至於鹽為何損壽,古人認為鹹能凝血滯氣。舉例來說,豆漿以鹹鹵一點即成塊,禽獸血遇鹽也即結塊。所以多食鹹味之人,面色枯槁,脈絡壅滯。倘若常吃清淡,自然神清氣爽,疾病少生而長壽。現已證實,飲食過鹹與高血壓病、胃癌等疾病的發生有關。
5、注意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習慣
食當細嚼,不可狼吞虎嚥。細嚼是消化的第一步,咀嚼越細,越有利於消化吸收。
食勿分心。吃飯需要專心,不要一邊吃飯,一邊想其他的事情,或看書、看電視,既影響食慾,也影響消化液的分泌,久之可引起胃病。
大渴不大飲。若一次飲水過多,水分迅速進入血液,會增加心臟和腎臟的負擔。若飯前大量喝水,還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
大怒不食。吃飯時要有愉快的情緒,才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如果盛怒之下勉強進食,會引起胃部的脹滿甚至疼痛。進食應保持心平氣和、專心致志,才有利於脾胃的消化吸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