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科 主任醫師 祝頌

  一、肛周膿腫的概述

  肛門、直腸周圍膿腫,臨床常簡稱肛周膿腫,是指肛門腺感染、化膿蔓延至肛管直腸形成的膿腫,相當於西醫學肛管直腸周圍間隙發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膿腫。其特點是多見於20~40歲青壯年,多數發病急劇,疼痛劇烈,伴有高熱。屬臨床急症,宜儘早治療,以免病情加重。

  二、肛周膿腫的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過食肥甘、辛辣、醇酒等物,溼濁不化,熱邪蘊結,下注大腸,毒阻經絡,瘀血凝滯,熱勝肉腐成膿而為癰疽;亦有因肺、脾、腎虧損,溼熱乘虛下注而成。

  西醫學認為本病主要由於肛腺感染所致。臨床上大多數肛管直腸膿腫的發生與肛腺感染化膿有密切關係,少數由於異物外傷或會陰手術處理不當,肛門旁手術感染,皮脂腺囊腫失治、誤治,骶尾骨結核或骨髓炎等化膿可繼發肛周間隙膿腫。

  三、肛周膿腫的診斷及分類

  (一)臨床表現

  本病男性多於女性,尤以青壯年為主。先感到肛門周圍有一腫塊,輕微疼痛,或感肛內刺痛或墜脹作痛,繼則疼痛加劇,肛門周圍腫塊增大,紅腫觸痛,質較硬,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倦怠,食慾不振,大便祕結等症狀。往往一週左右區域性可形成膿腫,膿腫形成後區域性可有波動感。如自行潰破或切開後可流出黃白色膿液,此後疼痛可逐漸緩解或消失,體溫下降。其他症狀亦隨之緩解。

  由於膿腫的部位和深淺不同,症狀也有差異。如肛提肌以上的間隙膿腫,位置深隱,全身症狀重而區域性症狀輕,肛提肌以下的間隙膿腫,部位淺,區域性紅腫熱痛明顯而全身症狀較輕。

  1、肛門旁皮下膿腫 發生於肛門周圍皮下組織內,最為常見。膿腫一般較小,全身症狀不明顯,區域性疼痛較重,多呈持續性或搏動性疼痛。肛旁有明顯紅腫,硬結,觸痛。如已化膿則有波動感。如膿腫位於前側可出現排尿困難。檢查可見肛門一側有一界限不明顯的微紅色突起包塊,觸痛明顯。

  2、坐骨直腸間隙膿腫 發於肛門與坐骨結節之間,位於坐骨直腸間隙內,膿腫範圍廣而深。初期僅感肛門部不適或微痛、酸脹感。全身中毒症狀明顯,有高熱、寒戰、頭痛,乏力,小便困難,食慾不振。繼而區域性症狀加重。患處肛門一側出現面板腫脹、發紅、鈍痛,膿腫形成後為跳痛。在排便,咳嗽,行走時疼痛加劇,甚至坐臥不寧。觸診區域性有硬結和明顯壓痛。肛門指診患者坐骨直腸間隙所對應的肛管或直腸壁有壓痛和波動感。

  3、骨盆直腸間隙膿腫 位於肛提肌以上,腹膜以下。多因坐骨直腸間隙膿腫,未及時手術引流,膿液向上穿透肛提肌而形成。也有直接由肛竇、肛腺炎症擴散而形成。由於膿腫深隱,因此全身感染症狀甚重,而肛門區域性症狀則不明顯,常有會陰部沉重下墜感,有裡急後重感,排便時加重,下腹部疼痛。由於膿腫部位深,自行破潰所需時間較長。指診可在直腸壁上觸及腫塊隆起,有壓痛及波動感。

  4、直腸後間隙膿腫 排便不適是較早出現的症狀。初期有惡寒發熱,直腸內有明顯墜脹感,肛門會陰部下墜及鈍性疼痛並可放射至下肢。病變繼續發展,全身症狀可加重,在尾骨與肛門之間有明顯深壓痛。肛內指診可在肛管後,肛管直腸環水平面以下觸及侷限性硬結或腫塊,並可觸及波動感。

  5、直腸黏膜下膿腫 位於直腸黏膜與內括約肌之間的黏膜下間隙內。初期症狀常有直腸部沉重或飽滿感,排便或步行時疼痛明顯。一般全身症狀較明顯,而肛門區域性無明顯症狀,肛內指檢在黏膜下可觸及表淺之腫塊,有壓痛及波動感。

  6、結核性肛周膿腫 常常起病緩慢,腫痛較輕,膿成潰破或切開後流出之膿液清稀或伴乾酪樣物,常伴有低熱、盜汗、顴紅、形體消瘦等症。

  (二)其他輔助檢查

  1、實驗室檢查 根據白細胞總數及分類計數,可判斷感染的程度。

  2、超聲波檢查 有助於瞭解膿腫的大小、位置及與肛管直腸的聯絡。

  3、病理檢查 取膿腔壁組織送檢,可確定病變性質。

  4、膿腔穿刺 對於膿腫部位較深,難以判斷是否已成膿,可在局麻下用粗腰椎穿刺針在膿腫中心處或壓痛最明顯處刺入抽吸,如有膿液抽出即可確診。

  5、CT檢查 對於反覆發作的患者,應進行CT檢查,以明確病變的具體部位和大小等情況。

  四、肛周膿腫的治療

  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治療原則,主要是控制感染擴散,減輕患者的痛苦。少數肛周膿腫用抗生素、熱水坐浴及區域性理療等可以消散,但多數需要手術治療。也就是說在膿腫未形成時,即在隱窩炎時,尚可考慮保守療法,應用有效的抗生素靜脈滴注或灌腸,用中藥辨證施治,區域性栓劑的使用和中藥坐浴等,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

  一旦膿腫形成,最積極的方法是及時切開引流。甚至有人斷言,肛周膿腫手術不可避免,不必等待出現區域性波動感,以免炎症擴散。切開引流的切口雖然不同,但以使膿液充分通暢引流為目的。由於原發病灶多數是在肛管齒狀線區的肛隱窩處的肛腺,因此內口的尋找和切除極為重要。

  手術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單純膿腫切開引流,形成肛瘻後二期手術治療;另一種是一次性手術,即膿腫切開引流的同時一併處理內口,避免形成肛瘻。兩種手術各有利弊,單純切開引流後形成肛瘻的機會非常高,仍需再次手術。採用哪種術式要根據術中切開膿腔後是否找到內口、膿腫的位置、患者全身狀態及術者的經驗水平等具體情況決定,不要事先就武斷的決定術式。

  我們在此強調,在急性炎症中,找內口有困難時,不應盲目尋找,以免炎症蔓延或形成假道,僅做切開排膿,待形成肛瘻後,再做肛瘻手術。

  (一)內治法

  早期多為實證和熱證,治宜清熱解毒、涼血祛瘀、軟堅散結,以消法為主。中期膿成邪留,治宜扶正脫毒,以託法為主。後期毒盡體虛,治宜補養氣血、健脾滲溼、滋補肝腎,以補法為主。

  (二)外治法

  1、敷藥 初起實證用大青膏(山東省中醫院院內製劑)、金黃膏、黃連膏外敷,位置深隱者,可用金黃散調成糊狀灌腸,虛證用沖和膏或陽和解凝膏外敷。成膿後,宜早期切開引流。潰後用紅油膏紗條引流或藥線引流,膿盡改用生肌散紗條,日久成瘻者,按肛瘻處理。

  2、薰洗 多用以膿腫潰後,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止血,祛溼止癢,祛腐生肌作用。常用苦蔘湯、祛毒湯、解毒洗藥(山東省中醫院院內製劑)和1∶5000高錳酸鉀溶液等。

  (三)手術療法

  1、膿腫一次切開法 適用於淺部膿腫。

  2、一次切開掛線法 適用於高位膿腫,坐骨直腸窩膿腫、骨盆直腸間隙膿腫、直腸後間隙膿腫及馬蹄型膿腫等。

  3、分次手術 適用於體質虛弱或不願住院治療的深部膿腫患者。

  對於腫勢範圍大,全身症狀明顯,或體質虛弱,或行一次性手術者,可選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預防感染。

  五、各間隙肛周膿腫的特點與治療

  (一)非瘻管性肛周膿腫

  非瘻管性肛周膿腫主要包括肛旁皮內膿腫、肛旁皮下膿腫、直腸黏膜下膿腫、骨盆直腸間隙膿腫和直腸後間隙膿腫等5類。治療要點是選擇合理的切口,進行肛內外的充分引流,根據感染特點適當應用抗生素。

  1、肛旁皮內膿腫 肛旁皮內膿腫是非肛腺性的,與其他部位面板的膿腫基本相同,主要是由面板的毛囊或皮脂腺感染所致。未化膿前用碘酊外塗即可治癒。較大者予熱敷或熱水坐浴,促使化膿。成膿者摘去膿頭,或用牙籤蘸少許石炭酸燒灼即可。治療方法較多,治療相對簡單。

  2、肛旁皮下膿腫 非瘻管性肛旁皮下膿腫多是由皮內膿腫發展而來,只是較肛旁皮內膿腫範圍大,疼痛明顯。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切開引流術,一般治療同肛旁皮內膿腫。形成肛瘻的肛旁皮下膿腫稱為瘻管性肛旁皮下膿腫,是由肛腺感染所致。

  3、直腸黏膜下膿腫 直腸下段黏膜下膿腫,多是由於痔核注射藥物或插藥不當所致,一般不會引起肛瘻。臨床也有由於注射藥物過深,腸壁破潰,造成盆腔膿腫的病例,此治療相對複雜,應該有足夠的警惕。直腸黏膜下膿腫的治療以保守療法為主,應用大劑量的有效生素效果良好。目前主要採用頭孢曲松、甲硝唑聯合靜脈滴注,或喹諾酮類藥物靜脈滴注等。也可直接切開或掛線。若延誤治療,臨床常形成內口瘻,但很少有涉及其他肛周間隙的,治療相對簡單。

  4、骨盆直腸間隙膿腫 盆直腸間隙膿腫主要的原因是腹腔內的感染及盆腔臟器的感染,雖然有許多參考書認為,與肛管直腸周圍膿腫有相同的原因,但這顯然不是主要的。也就是說骨盆直腸間隙膿腫絕大部分不是因肛腺感染引起的。骨盆直腸間隙膿腫早期常有延誤診斷,因為早期患者僅有直腸的重墜感,或排便時肛管不適,重者有大便頻或排便不盡感,小便不暢。

  盆直腸間隙膿腫一經確診,須及時引流。引流的途徑有二:一是通過直腸壁引流入直腸腔內;另一是通過面板引流至體外。現代醫學認為,後者較好,因為內引流由於肛門括約肌的作用,經常存在一定的壓力,使引流不暢,同時膿腔內經常遭受到糞便的汙染,可能延長引流時間,故不可取。

  運用肛外引流,手術的成功率也僅在50%左右,另一半則形成肛瘻,有人歸咎其原因是不容易找到內口。筆者的實踐表明,該類膿腫的大部分病因如上所述,當然不容易找到內口,因為大部分沒有內口。難以治癒的原因是引流不暢,一個位置較高的膿腫,很難用一個經過肛門括約肌引流口能夠解決問題。筆者倡導的多口引流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如對口引流術。

  5、直腸後間隙膿腫 直腸後間隙與骨盆直腸間隙基本處在同一水平面上,只是被直腸側韌帶隔開,故直腸後間隙膿腫與骨盆直腸間隙膿腫相似,一般不是肛腺感染所致,除手術感染的原因外,也應考慮到骶尾骨結核、骶前囊腫的可能。該類膿腫臨床較少見。治療有兩條途徑,即肛內引流或體外引流,以後者較好。由該類膿腫治療不當形成的肛瘻有其特殊性,臨床治療困難,且經常復發。筆者臨床發現,該種類型的肛周膿腫是切開掛線術治療高位肛瘻或膿腫復發的主要原因。

  (二)瘻管性肛周膿腫

  瘻管性肛周膿腫主要包括肛旁皮下膿腫、直腸壁內膿腫、坐骨直腸窩膿腫和肛管後深間隙膿腫等4類。治療要點是尋找明顯的內口並徹底清除,膿腔充分引流。

  1、肛旁皮下膿腫 多數肛旁皮下膿腫是由肛管破損如肛裂、肛隱窩炎等病引起,感染經外括約肌的皮下部向外蔓延,形成皮下間隙膿腫。其中包括了肛管前後淺間隙膿腫。臨床最為常見。內口一般在肛隱窩處,也有少部分在括約肌間溝處。治療方法最好是切開引流。若能在手術時找到明顯內口,應將其與外口一併切開,否則可形成肛瘻。若不能找到內口,約有一半可能形成肛瘻。肛瘻的手術應在瘻管形成3周後進行,可以減少肛門區域性的損傷。臨床也可見到肛旁皮下膿腫單純切開多年不再復發的患者。

  2、直腸壁內膿腫 直腸壁內膿腫包括直腸下段黏膜下膿腫和位於直腸縱肌和環肌之間膿腫主要由肛隱窩炎或肛腺感染上行引起。膿腫自行破潰後常形成內口瘻。直腸下段黏膜下膿腫治療已如前述。位於直腸縱肌和環肌之問的膿腫通常採用從內口向上切開或掛線的手術,可達到治癒目的。

  3、坐骨直腸窩膿腫 坐骨直腸窩膿腫臨床最常見,症狀表現較重。一側坐骨直腸窩的容量有40-90ml,兩側可經肛門前後間隙相通。其特點是這類膿腫的內口多在肛管齒狀線附近,肛管後深間隙的膿腫在初期症狀不太明顯,肛管後間隙容積較小,當膿液蓄積到一定程度時,即由肛管後間隙流向兩側或一側坐骨直腸窩,形成蹄鐵形或半蹄鐵形膿腫。該膿腫向上穿破肛提肌形成骨盆直腸間隙或直腸後間隙膿腫的可能性極小,故不必人為地向較高位置進行探查。切開引流術仍是最好的選擇。若手術經驗不足,最安全的方法是手術仍分期進行,即先切開引流,後行肛瘻手術。

  4、肛管後深間隙膿腫 肛管後深間隙膿腫多是由位於後位肛隱窩的肛腺感染所致。由於肛管後深間隙的特性,形成膿腫後,很快與一側或兩側的坐骨直腸窩相通,造成坐骨直腸窩膿腫。臨床常與單純坐骨直腸窩膿腫混淆。最大的鑑別點在於前者可形成高位蹄鐵形肛瘻,而後者只是形成低位肛瘻。肛管後深間隙膿腫的治療也有其特殊性,因為其下界為肛尾韌帶,肛門正後位的切開引流應注意保護此韌帶。一般採用肛管後間隙兩側的引流及相應坐骨直腸窩的引流,臨床效果極好。

  (三)特殊型別的肛周膿腫

  1、外傷性肛周膿腫 指因肛門周圍外傷而導致的肛門周圍間隙的化膿性感染,可以形成竇道,也可以形成與直腸相通的肛瘻。這類肛瘻的內口並不侷限於肛隱窩處,可在肛管直腸的任何位置。治療方法多根據創口的特點,採用清創、切開引流、掛線等治療。

  2、異物性肛周膿腫 多是由於誤服或肛門周圍刺入異物造成的肛周膿腫。常見的異物有誤服的義牙、魚骨、雞骨,刺入肛門的竹刺、針、玻璃碎片及其他小的金屬物等。另外有報道蟯蟲致肛周膿腫,是由於蟯蟲經肛隱窩竄人肛腺內死亡、潰爛,導致腸道致病菌感染而致。治療主要採用切開引流、取出異物等方法。

  3、糖尿病性肛周膿腫 肛周膿腫是糖尿病的併發症之一,膿腫常呈多發性,膿液稀薄。單純切開引流難以治癒,應積極治療糖尿病,一般使血糖控制在8mmol/L左右,可以不影響創口癒合。但該類患者一次治癒後,常有復發,臨床應注意。

  4、白血病性肛周膿腫 白血病由於疾病特點及化療原因,使全身抗感染能力下降,容易導致肛周膿腫的發生。該類膿腫可以擴散到整個肛周,控制、治療相對較難。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暫時停用化療,應用大量抗生素或中藥辨證內服、外洗,可取得一定效果。

  5、結核性肛周膿腫 結核性肛周膿腫可分為繼發和原發兩種。多數繼發於開放性肺結核或鄰近器官的結核,經血行、淋巴播散或膿液流注感染。原發性肛門、直腸結核極少見,一般是由於肛門面板或直腸黏膜有損傷後,全身和區域性免疫功能下降,加上誤食或誤飲含有大量結核菌的食物或飲料,導致結核桿菌在肛門、直腸部位生長和繁殖,形成結核性肛周膿腫。該膿腫的臨床特點是:容易自行破潰,創口平塌、凹陷,分泌物稀薄,創口周圍也可有結節樣增生,常反覆發作。一般經過X線胸片、病理檢查、膿液塗片、痰培養、PCR結核菌DNA檢測等,可以確診。治療原則主要是合理的抗結核治療。若需手術應在抗結核治療使病情穩定或強化治療2~4周後進行。

  6、Founier綜合徵及會陰部壞死性筋膜炎 Founier綜合徵及會陰部壞死性筋膜炎與肛門疾病關係密切,為混合感染,常表現為肛周膿腫的症狀;按肛周膿腫切開引流常不能使病情得到控制,且迅速向肛周及會陰、陰囊部擴散。確診後應迅速治療,廣泛、徹底清除壞死病灶,大劑量應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該病來勢凶險,可有生命危險,臨床應高度重視。

  7、肛周膿腫致其他疾病 綜合報道,高位肛周膿腫可導致陰囊膿腫及右下腹壁膿腫;肛周膿腫可併發肝膿腫等。

  六、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預防與調護

  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如果您不想受到疾病的侵害或減輕痛苦,那麼請注意以下事項:

  1、積極防治其他肛腸疾病,如肛竇炎、肛乳頭肥大、肛裂、炎性痔、直腸炎等,一旦發現能及時、正確、有效的治療,以避免和減少肛周感染、膿腫和肛瘻的發生;

  2、防治便祕和腹瀉,對預防肛門直腸周圍感染有重要意義,它能避免和減少肛門直腸區的黏膜和上皮組織的損傷或炎症,可降低膿腫與肛瘻的發病率;

  3、及時治療可引起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的全身性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克羅恩病等;

  4、保持肛門部清潔衛生,勤換內褲,堅持每日便後清洗肛門,對預防感染有積極作用;

  5、平時積極鍛鍊身體,增強體質,能增進和改善肛門部血液迴圈,使區域性的抗病能力提高,能預防感染的發生;

  6、一旦發生肛門直腸周圍感染,應及早到正規的醫院診治,並採用有效的抗感染措施,包括全身及區域性的治療,可防止炎症蔓延、擴散,切勿輕信遊醫所謂“祖傳”的宣傳而延誤診斷及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