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童生長髮育”講座上釋出的資料顯示,只有1.6%的家長意識到這可能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專家提醒家長,不要盲目相信增高保健品,而要到醫院規範治療,少走彎路,避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三姐妹一年長高11釐米
今年12歲的三胞胎小姐妹分別叫小蕾、小雪和小雨(化名)。母親雷女士說:“早在小姐妹四五歲上幼兒園時,就發現她們比同齡孩子矮一個頭。”到了小學四年級時,細心的外婆發現在之前的一年五個月裡,三個小姐妹居然只長了4、5釐米。
於是,雷女士帶著三胞胎小姐妹來到醫院內分泌科檢查,原來孩子得的是“生長激素缺乏症”。內分泌專家耐心給孩子們做檢查,建議儘早用藥,以免耽誤生長。三個孩子的治療費不菲,幸好一家好心藥企得知三胞胎的困境後,贈藥配合治療,幫助三姐妹更快成長。
“奇蹟”開始出現了!每個月孩子們都長高1釐米;半年後孩子們長高6釐米;一年下來,三姐妹長高11釐米。孩子們的身高從去年的1.24米長到現在的1.37米,以前喜愛的衣服和褲子都突然變短了。
三成多家長以為孩子會“躥”
一項調查顯示,97%的矮小兒童家長認識到孩子身高偏矮,但只有1.6%的家長意識到可能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家長對矮小認識不足、缺乏基本常識(如各年齡段的平均身高和病因等)的佔41.9%;不認為矮小是病、誤認為是孩子晚長、以後會“躥”的佔32.3%;知道要治療,但藥物費用太高,無法承擔的佔29%;盲目相信補鈣、增高廣告,給孩子買增高保健品的佔16.1%;不重視孩子身高,沒有定期給孩子體檢的佔12.9%。
此外,還有接近半數的受訪家長把孩子偏矮的原因歸結於“晚發育”和“挑食偏食”,採取增加營養、加強體育鍛煉、補充維生素片或增高保健品等,甚至還有超過20%的家長沒采取任何措施來應對孩子矮小,甚至沒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多數矮小兒伴有自卑心理
目前,我國兒童矮小的發病率大約為1%。本市新華、兒科、兒童醫學中心等五大兒科門診每月接診的矮小患兒約2500多例,其中90%以上都有自卑、焦慮、抑鬱、內向、悲觀、自慚形穢等心理問題,而矮小兒童的抑鬱發病率可達52.05%。
對全國範圍內就診的矮小患兒統計顯示,就診兒童中生長激素缺乏症佔46.4%,特發性矮小佔27.0%。其實,這些孩子完全可以通過重組人生長激素等有效治療。如果這類孩子不及早治療,成年後最終身高可能僅在1.30米左右。但如果在適當時候及時干預,矮小並不可怕。
專家提醒家長,要給孩子定期體檢,早發現,早診斷。如果發現孩子比同齡孩子平均身高矮10至15釐米,或在班中屬於最矮的一兩個,應及時就醫,特別是要到正規醫院的兒科或內分泌科就診。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