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老年痴呆是大腦出現老化、病變所導致的一種疾病,和我們常常所說的心理疾病是不一樣的。但是,人的心理活動又是和大腦功能相聯絡的,而老年痴呆也是和大腦功能相聯絡的,因此,可以推論出:人的心理活動和老年痴呆也是相聯絡著的。比如,人老了退休了,就會經常在心理上有失落感。感到自己和以前不一樣了,說話沒有人聽了,再沒有人圍著自己轉了,感到自己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下降了,工作、生活能力不如以前了,經濟收入也少了,身體健康狀況也經常出問題,如果心胸不開朗,難免會心情鬱悶,情緒低落。同時,在老年時也容易出現生病,親人的離去,子女離開,孤獨,自己一個人守空巢等等生活中一些不利因素的刺激,這樣都可促進老年痴呆的發生。我們可以看一個例子:
案例:焦慮的李大伯
李大伯今年65歲,以前工作認真負責,做什麼都要求很高,經常被評為工作先進分子。5年前退休在家,每天和老伴一起坐坐家務,飯後散散步,週末了兒子兒媳帶著孫子來看望二位老人,李大伯的日子過的也很幸福。1年前老伴突然因病離開了他,對於這突然發生的事情,李大伯剛開始很難接受,隨後開始自責。總覺得自己以前沒有照顧好老伴,沒有及時發現老伴的病,沒有給她治療,才讓她這麼早的走了。成天心情低落,煩躁不安,回想起以前的事情總是唉聲嘆氣。兒子害怕他一個人在家胡思亂想,就要求把他解過去,可李大伯卻不願意出門,成天就呆在家裡。兒子只好搬過來和他一起住。
不久,李大伯的兒子發現父親不光是情緒低,反應慢了,記憶力也下降了。時常記不住剛剛發生的事情,有時把日子都能記錯了,有時聊天說話時突然就想不起以前那個同事的的名字了。孫子週末來家裡也經常不記得,兒子就只得提醒他,該到週末了,孫子要來看看他了,只有這時,李大 伯臉上才有點笑容。大家都覺得李大伯可能是因為老伴剛離開,心情不好,才會表現這樣,過一段時間就會好的。但是,李大伯的記憶力越來越不好了,出錯也越來越多了,有一次,李大伯出去買菜回來才發現自己走的時候忘了關水龍頭,家裡的地面上都是水,木地板也被浸溼了。
李大伯更是自責,不安,認為自己沒有用了,做不了事情了,變得更抑鬱了,總擔心自己水龍頭沒有關,要檢查幾次。又害怕自己記憶力差,記不住事情,還會出什麼錯。在家裡走來走去,坐立不安,心煩,容易發脾氣。兒子看到父親的樣子,很擔心,就帶他去看病,醫生給李大伯用了些治療抑鬱、焦慮的藥物。回家後李大伯堅持服藥,1個多月後,情緒明顯好轉了。但是,讓李大伯兒子擔心的是,李大伯的記憶力仍然很差。李大伯的兒子有帶他去看醫生,醫生說李大伯可能是患了老年痴呆症,現在還處於早期。
解析:我們在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到,李大伯最先是由於老伴的去世,心情不好,逐漸也出現了記憶力下降,這又加重了他的情緒變化。等他的情緒經過治療好轉後,他的記憶力卻沒有隨之好轉。而且,醫生也說李大伯是患了老年痴呆症。
我們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老年痴呆除了智力下降外,還經常表現出一些心理行為症狀,比如,偏執,煩躁,無目的走來走去,反覆問同樣的一個問題,甚至攻擊,吵鬧,和打人、罵人、毀物等。在這些心理症狀中一抑鬱最多見,焦慮不安也是比較常見的症狀,有時與其他症狀同時存在。一般的說,老人性格比較內向和保守,容易產生抑鬱寡歡,固執猜疑等心理,這些對老年人的衰老程序往往起到一個促進加速的作用。這樣,老年人的生理衰老和心理的焦躁不安就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也可以理解為,人們身體的衰老容易產生心理上的抑鬱、焦慮、煩躁不安等;而這些不良心理反過來又促進了這種衰老。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醫學中經常講到“身心疾病”,也是說明身體的疾病往往都是與心理有關的,而且現在的疾病治療上也比較重視心理治療的作用了。同樣,老年痴呆也是這樣,病情與心理因素有關,治療上也要注重心理治療的運用,消除他們的不良心理,穩定他們的情緒,對自己和生活要有熱情和信心。比如,我們經常看到有些老年痴呆患者換了個新的居住環境,病情往往惡化加重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老年人適應新的環境能力差了,學習新東西的能力也差了,接受新的人和事物能力都下級了。所以,如果給他們換了個新環境,新的照料者,他們往往不能適應和接受,剛開始一段時間內就會表現出煩躁不安,甚至可能會影響到他的進食和睡眠。
據有關新的研究顯示,經常有悲觀厭世、焦慮和沮喪等消極情緒的人,可能比態度積極的人更容易得老年痴呆症。因此,對於廣大老年人朋友們來說,除了注意身體健康外,一定還要注意自己的心理調節,保持心理健康,這樣可以延緩我們的衰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一些嘗試:保持豁達的心態;忘記自己的年齡,多接觸新鮮的事物;堅持活動,生活要有節律;自得其樂,充實自己的老年生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