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沿用的仍為解剖學上根據腦溝回所確定的和一般常用的布羅得曼(Brodmann)氏提出的47個腦機能區的兩種定位方法。這些機能定位所劃分的區域都是相對的,各區之間可互相移行,界限不是截然分開的。此外,在腦的機能區中,有的是出生時即存在的,如運動、感覺、視覺和聽覺皮質區等即屬於此類;有的是出生後,在勞動、生活及與社會和自然的廣泛聯絡中於優勢半球內逐漸形成的,如語言中樞和運用中樞屬於此類。
皮質運動區:主要位於中央前回(4區)。此區的巨型錐體細胞軸突組成錐體束,身體各部在此區排列系由上向下呈倒轉的人形。管理對側半身的隨意運動,但也有同側性管理部分,表現為一側半球損害時對側半身仍能活動,這種同側性支配纖維在肢體的近側端較遠側端為多,下肢較上肢多。
運動前區:位於運動前區(6區),為錐體外系的皮質區。發出的纖維到丘腦、基底神經節和紅核等,與聯合運動和姿勢調節有關。額-橋-小腦束亦起於此,該束與共濟運動有關。此區也是內臟或植物神經的皮質中樞的一部分。運動前區還包括一窄條抑制區,有使肌肉弛緩抑制運動的作用。
1、皮質運動區:主要位於中央前回(4區)。此區的巨型錐體細胞軸突組成錐體束,身體各部在此區排列系由上向下呈倒轉的人形。管理對側半身的隨意運動,但也有同側性管理部分,表現為一側半球損害時對側半身仍能活動,這種同側性支配纖維在肢體的近側端較遠側端為多,下肢較上肢多。
3、皮質眼球運動區:即額葉的8區和枕葉的19區為眼球同向側視中樞(凝視中樞),受刺激時產生兩眼向對側同向性偏斜。
4、額葉聯合區:位於額葉前部(9、10、11區),與智力和精神活動有密切關係,損害時可引起智力、性格和精神等方面的改變。
5、皮質感覺區:主要位於中央後回和頂上小葉。中央後回(1、2、3區)為淺感覺和深感覺的皮質區,身體各部在感覺區的排列與運動區的排列大致相對應。頂上小葉(5、7區)為以觸控識別物體的實體感覺(形體覺)的皮質區。一般淺感覺主要投射於對側大腦皮質感覺區,但也有一部分纖維投射於同側皮質感覺區;而深部感覺和實體感覺則僅終於對側皮質感覺區,故一側皮質感覺區損害時,淺感覺障礙輕而深部感覺和實體感覺障礙重。
6、視覺皮質區(17區):位於距狀裂的兩脣與楔葉舌回的相鄰部分。視網膜的鼻下半投射到對側枕葉距狀裂的下脣(舌回), 顳下半至同側距狀裂下脣;視網膜的鼻上半投射到對側枕葉距狀裂的上脣(楔葉),顳上半至同側距狀裂上脣;黃斑部纖維投射到此區的後部,也各有一部分纖維交叉。
7、聽覺皮質區:位於外側裂內的顳橫回中部(41區)。每側聽覺皮質都接收兩側耳蝸神經的傳入興奮,故一側聽覺皮質損害,不引起聽力障礙。
8、嗅覺皮質區:或稱嗅覺中樞,包括嗅區、鉤回和海馬迴的前部。一側損害不產生嗅覺障礙。
9、內臟皮質區:主要位於邊緣系及其鄰近區,包括扣帶回前部、顳葉前部、眶回後部、島葉、鉤回、海馬迴等,這些部位受刺激或病變損害時引起胃腸、血管運動、血壓、心率和呼吸等紊亂。實際上管理內臟活動的不僅限於邊緣系和其鄰近區,額葉6區和8 區等也與血管運動、汗腺和胃腸活動等有關。額葉內側面的旁中央小葉與膀胱功能有關。
10、優勢半球的語言和運用中樞
(1)運動語言中樞。位於優勢半球的額下回後部(44區),又稱孛卡氏回,為管理語言運動的中樞。
(2)書寫中樞。位於額中回後部,恰在中央前回手區的前方。
(3)聽覺語言中樞。位於顳橫回聽覺皮質區的後方(42區),又稱威爾尼(werniche)氏回。其功能為理解聽到的聲音和語言。
(4)視覺語言中樞。位於角回(19區)。為理解看到的文字或符號的皮質區。
(5)運用中樞。位於優勢半球的緣上回(40區),其功能與複雜動作或勞動技巧有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