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屬於中醫學“不寐”範疇,臨床又稱之為“不得眠”、“不得臥”、“目不眠”,現代醫學多見於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症等疾病中。
中醫認為本病是臟腑機能紊亂、陰陽失調所引起。前人在診治失眠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非常重視“神”的作用,如明張景嶽《景嶽全書不寐》所言:“蓋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
失眠是臨床最常見的睡眠障礙性疾病,隨著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失眠患者越來越多。失眠患者多伴有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甚則心悸等症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筆者採用以“七神針”(四神聰、神庭、神門)為主治療失眠,臨床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就機體而言,“腦為元神之府”、“腦主神明”,故本病病位在腦。而心又主神志,心在失眠的病機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安腦、寧心是治療失眠的基本原則,本方法以“七神針”為主正是貫徹了這一思想。在所選取的穴位中,四神聰、神庭、百會位於頭部,神庭、百會屬於督脈。督脈入絡於腦,即《難經二十八難》所言:“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裡,上至風府,入屬於腦。”
以上穴位可以安腦寧神、清利頭目,從現代醫學角度講,對頭部穴位的針刺本身就有促進區域性血液循行的作用。另外,背俞穴是臟腑之氣輸注於背部的穴位,所以針刺心俞、膽俞,可以調整心、膽的功能,同時配神門則可以起到寧心、安神、定志的作用,諸穴同用故可建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