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的注意事項:
一、合理膳食
1、飲食對於高血壓的重要性:
民以食為天,合理的膳食可以使你不胖也不瘦,膽固醇不高也不低。
2、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宜忌:
①碳水化合物食品
適宜的食品---米飯、粥、面、面類、葛粉、湯、芋類、軟豆類。
應忌的食品---蕃薯(產生腹氣的食物)、幹豆類、味濃的餅乾類。
②蛋白質食品
牛肉、豬瘦肉、白肉魚、蛋、牛奶、奶製品(鮮奶油、酵母乳、冰淇淋、乳酪)、大豆製品(豆腐、納豆、黃豆粉、油豆腐)。
應忌的食物---脂肪多的食品(牛、豬的五花肉、排骨肉、鯨魚、鯡魚、金槍魚等、加工品(香腸)。
③脂肪類食品
適宜的食品---植物油、少量奶油、沙拉醬。
應忌的食品---動物油、生豬油、燻肉、油浸沙丁魚。
④維生素、礦物質食品
適宜的食品:
蔬菜類(菠菜、白菜、胡蘿蔔、番茄、百合根、南瓜、茄子、黃瓜)。
水果類(蘋果、桔子、梨、葡萄、西瓜)。
海藻類、菌類宜煮熟才吃。
應忌的食物---纖維硬的蔬菜(牛蒡、竹筍、豆類)刺激性強的蔬菜(香辛蔬菜、芒荽、芥菜、蔥、芥菜)。
⑤其他食物
適宜的食品---淡香茶、酵母乳飲料。
應忌的食物---香辛料(辣椒、咖哩粉)酒類飲料、鹽浸食物(成菜類、成魚子)醬菜類、咖啡。
3、高血壓病人應注意的飲食習慣
①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攝入,提倡吃複合糖類、如澱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這類糖屬於單糖,易引起血脂升高。
②限制脂肪的攝入。烹調時,選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魚,海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膽固醇氧化,從而降低血漿膽固醇,還可延長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風,還含有較多的亞油酸,對增加微血管的彈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壓併發症有一定的作用。
③適量攝入蛋白質。高血壓病人每日蛋白質的量為每公斤體重1g為宜。每週吃2-3次魚類蛋白質,可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鈉排出,從而降低血壓。如高血壓合併腎功能不全時,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
④多吃含鉀、鈣豐富而含鈉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帶、萵筍。含鈣高的食品:牛奶、酸牛奶、蝦皮。少吃肉湯類,因為肉湯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夠促進體內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腎臟的負擔。
⑤限制鹽的攝入量:每日應逐漸減至6g以下,即普通啤酒蓋去掉膠墊後,一平蓋食鹽約為6g。這量指的是食鹽量包括烹呼叫鹽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鈉摺合成食鹽的總量。適當的減少鈉鹽的攝入有助於降低血壓,減少體內的鈉水瀦留。
⑥多汔新鮮蔬菜,水果。每天吃新鮮蔬菜不少於8兩,水果2至4兩。
⑦適當增加海產品攝入:如海帶,紫菜,海產魚等。
二、適量運動
運動對高血壓的重要性:有句話說:“年輕時,用健康換取金錢,年老時,用運動換取健康。”
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血液迴圈,降低膽固醇的生成外,並能增強肌肉、骨骼與關節僵硬的發生。
運動能增加食慾,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祕、改善睡眠。
有持續運動的習慣:最好是做到有氧運動,才會有幫助。
有氧運動同減肥一樣可以降低血壓,如散步、慢跑、太極拳、騎自行車和游泳都是有氧運動。
1、進行運動的注意事項:
①勿過量或太強太累,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增加活動量。
②注意周圍環境氣候:夏天:避免中午豔陽高照的時間;冬天:要注意保暖,防中風。
③穿著舒適吸汗的衣服:選棉質衣料,運動鞋等是必要的。
④選擇安全場所:如公園、學校,勿在巷道、馬路邊。
⑤進行運動時,切勿空腹,以免發生低血糖,應在飯後2小時。
2、運動的禁忌
①生病或不舒服時應停止運動。
②飢餓時或飯後一小時不宜做運動。
③運動中不可立即停止,要遵守運動程式的步驟。
④運動中有任何不適現象,應即停止。
三、戒菸限酒
吸菸會導致高血壓。研究證明,吸一支菸後心率每分鐘增加5-20次/分,收縮壓增加10-25mmhg。因為菸葉內含有尼古丁(菸鹼)會興奮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使心率加快,同時也促使腎上腺釋放大量兒茶酚胺,使小動脈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尼古丁還會刺激血管內的化學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壓升高。
長期大量吸菸還會促進大動脈粥樣硬化,小動脈內膜逐漸增厚,使整個血管逐漸硬化。同時由於吸菸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紅蛋白含量增多,從而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使動脈內膜缺氧,動脈壁內脂的含氧量增加,加速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因此,無高血壓的人戒菸可預防了高血壓的發生,有高血壓的人更應戒菸。
與吸菸相比,飲酒對身體的利弊就存在爭議。
不時出現各種報告,有的說飲少量酒有益,有的說有害,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大量飲酒肯定有害,高濃度的酒精會導致動脈硬化,加重高血壓。
四、心理平衡
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表現是緊張、易怒、情緒不穩,這些又都是使血壓升高的誘因。
患者可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培養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的良好適應能力,避免情緒激動及過度緊張、焦慮,遇事要冷靜、沉著。
當有較大的精神壓力時應設法釋放,向朋友、親人傾吐或鼓勵參加輕鬆愉快的業餘活動,將精神傾注於音樂或寄情於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從而維持穩定的血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