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
一、治療要點
治療以補虛為首要法則。陰虛者滋陰,陽虛者溫陽,氣虛者益氣,血虛者養血。對多個臟腑虛虧,陰陽氣血不足,病機比較複雜者,應將養陰、補陽及補元氣養精血等法配合運用。此外,本病常虛中夾實,寒熱錯雜,痰瘀互結,在具體治療時,當權衡標本,分清輕重緩急,選用攻補兼施、寒溫並用等法。
二、常用中成藥及驗方
常用中成藥
1、生脈飲口服液:由黨蔘、麥冬、五味子組成,一般每次10ml,每日2次口服。適用於虛者。
2、金匱腎氣丸:由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丹皮、茯苓、桂枝,淡附子組成,功能溫腎益氣。適用於腎陽虛者,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驗方
1、甘草五味茯苓湯:甘草6-12g,五味子20-12g,茯苓15g。水煎日1劑。益氣升壓。
2、桂枝加桂甘草湯:桂枝10g,肉桂10g,甘草10g。泡水代茶飲,日1劑。溫陽益氣升壓。隨症加減,寐差加夜交藤30-60g,舌紅少津加麥冬、五味子,血壓低甚加紅參、附片。
3、黨蔘黃精甘草湯:黃精30g,黨蔘30g,甘草10g。水煎日1劑。益氣升壓。
三、其他療法
鍼灸療法
1、體針:針刺足三裡、內關、素s穴,用補法。灸百會、神闕、關元、足三裡、湧泉。
2、耳針:常用穴有皮質下、神門、交感、腎上腺、內分泌、心、腎、脾。每取穴1-3對,用面板針針刺或穴位埋針或王不留行子膠布固定在穴位上。
3、穴位注射:取當歸液lml,在雙側內關穴進針,深度0.88-lcm,每側0.5ml,抽吸無回血後緩慢推入藥液,日1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