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嚴重的,大多數單側發生的,在三叉神經分佈區的神經病理性疼痛,陣發性表現為高強度刺痛,持續數秒。每次發作後存在不應期,期間長達數秒、數分鐘甚至數小時。疼痛可自發性突然發作和(或)由對三叉神經分佈區的面部刺激引發。觸發區難以定位,它們存在於三叉神經分佈的任何區域,包括口腔。疼痛觸發區與相應的三叉神經分支一致。患者有意地避免觸及面、洗臉、剃鬍須、咬或咀嚼、或任何其他動作激發三叉神經觸痛區,避免產生疼痛。
儘管臨床上對三叉神經痛的報道已有數百年了,但是三叉神經痛和其他腦神經痛的病因並非完全清楚。髓鞘的完整性已成為多年研究的焦點。但是唯一達成共識的觀點是,這種疾病存在三叉神經感覺系統的功能障礙。三叉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繼發性是由於腫瘤或病變的壓迫或刺激,例如多發性硬化症。
三叉神經痛的診斷來源於臨床病史,沒有可供確診的醫學檢驗。有人提出以卡馬西平的反應作為診斷依據。如果懷疑三叉神經痛,磁共振成像和誘發電位測試被強烈建議用於排除繼發原因。神經系統檢查往往正常。
三叉神經痛早起的治療是藥物治療,治療開始選用抗癲癇藥物,初始劑量應低,逐漸調高,密切地臨床檢測,直至獲得最大臨床耐受量或疼痛消失劑量。卡馬西平100~200mg,每日2次或3次,有效率超過75%。
三叉神經射頻毀損是用於治療三叉神經痛的經皮技術。其原理是利用射頻毀損三叉神經,它可以選擇性損傷/破壞無髓鞘或髓鞘缺乏的傷害性感覺神經纖維,不損傷有髓鞘纖維,保留觸覺、本體感覺和運動功能。手術過程包括:先用低電流刺激定位確定電極正確處於選定的三叉神經纖維,接下來用高電流產生足夠溫度,持續毀損選定的神經纖維。
三叉神經節位於顱中窩中部,在卵圓孔上內側,被硬腦膜包繞,內側有海綿竇和頸內動脈。進入卵圓孔可以觸及三叉神經節,直徑約為5~10mm,深度為5~7mm。進行三叉神經節射頻毀損術,最關鍵的是應用X線影像定位卵圓孔。三叉神經第1支由卵圓孔內側穿出,第2支由卵圓孔中部穿出,外側為三叉神經第3支。第1支位置最淺,第2支居中,而第3支位置最深。
據報道,88%~99%的患者在行射頻手術後疼痛立即獲得緩解,隨訪9~14年,複發率為20%~27%。81%的復發患者在進行第二次射頻治療後獲得好的疼痛緩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