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停止發育,簡稱胎停育,又稱稽留流產,是自然流產的一種型別。自然狀態(非人為目的造成)發生的流產稱為自然流產。發生率約為15%。發生在12周以前的流產定義為早期流產,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的流產定義為晚期流產。
發病原因:
80%以上的流產發生在妊娠12周以內,隨後流產率迅速下降。至少半數以上早期流產是由胚胎染色體異常所致。自然流產風險隨產次、父母年齡增加而升高。常見流產原因包括:
1、染色體異常:
包括夫妻染色體異常和胚胎染色體異常。常見的夫婦染色體異常為平衡易位、羅伯遜易位等。胚胎染色體異常中三倍體最多、其次為多倍體、X單體、常染色體單體、染色體平衡易位、缺失、嵌合體、倒置、重疊等。複發性流產夫婦染色體異常的發生率為4%,而正常人群為0.2%,其中母源與父源之比為3:1。單次自然流產中胚胎染色體異常為主要原因,隨流產次數的增加胚胎染色體異常發生率減少。
2、母體內分泌失調:
(1)黃體功能不全:佔大約23%-60%,基礎體溫雙相型,但高溫相小於11日,或高低溫差小於0.3,子宮內膜活檢示分泌反應至少落後2日,黃體期孕酮低於15ng/ml引起妊娠蛻膜反應不良,2-3個週期黃體功能檢測顯示不足,方可納入診斷,黃體功能不全影響孕卵著床。
(2)多囊卵巢綜合徵:高濃度的促黃體生成素,高雄激素和高胰島素血癥降低了卵子質量和子宮內膜容受性,容易導致流產發生。
(3)高泌乳素血癥:黃體細胞存在泌乳素受體,高泌乳素抑制顆粒細胞黃素化及類固醇激素,導致黃體功能不全和卵子質量下降。有學者發現泌乳素可減少早期人類胎盤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4)甲狀腺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與反覆發生的自然流產相關。
(5)糖尿病:亞臨床或控制滿意的糖尿病不會導致流產,未經控制的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自然流產率增加。
3、母體生殖道的異常:
(1)子宮畸形:包括單角子宮、雙角子宮、雙子宮及子宮縱隔等。其中尤以子宮不全縱隔最易導致流產及早產。主要由於縱隔部位內膜發育不良,對甾體激素不敏感,血液供應差。
(2)Asherman 綜合症:宮腔體積縮小,對甾體激素應答下降。
(3)宮頸機能不全:引起晚期流產和早產,是導致妊娠中期流產的主要原因。
(4)子宮肌瘤: 粘膜下肌瘤及大於5cm肌間肌瘤的與流產有關。
4、生殖道感染:
細菌性陰道病患者妊娠晚期流產及早產發生率升高;沙眼衣原體、 解脲支原體造成子宮內膜炎或宮頸管炎可致流產。
5、其它:
不健康生活方式與流產相關。有學者報道,每天吸菸超過14支的女性,流產風險較對照組增加2倍。酗酒、過量飲用咖啡因以及環境因素如有機溶劑和毒物等的影響。
疾病預防:
改變生活方式、降低自然流產發生。
1、生活規律:調整作息時間,適當運動,每日保證睡眠8小時。避免熬夜,作息不規律等情況。調整工作狀態,避免過大工作壓力。
2、保持心情舒暢 。
3、注意個人衛生:多換衣,勤洗澡。特別要注意陰部清潔,防止病菌感染。衣著應寬大,腰帶不宜束緊。
4、選擇合適的飲食:食物要易於消化。尤其選食富含各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品,如各種蔬菜、水果、豆類、蛋類、肉類等。
5、慎戒房事:對有自然流產病史的孕婦來說,妊娠三個月以內應避免房事。
6、定期做產前檢查:妊娠早期就應開始定期進行產前檢查,以利醫生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情況,並可指導孕期保健。
7、曾發生自然流產患者,一旦再次妊娠應儘早就診。
自然流產後要注意什麼?
1、要注意適當休息:
因為流產後,出血量較正常月經量多,如過度勞累,子宮復舊不良,則可能延長陰道出血時間,通常的休息時間為兩週。流產後兩週內應避免參加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
2、要注重個人衛生
流產後陰道出血時間可能會延長至1-2周,同時機體抵抗力下降,可能會發生感染等情況。因此,要特別注意外陰部的清潔衛生,及時淋浴清洗外陰部,衛生紙要時常更換。兩週內避免盆浴,勤換洗內褲;一個月內要禁止同房,以防止細菌感染。如在此期間有性生活,可能造成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盆腔炎等婦科疾病。反覆流產和不潔性生活史可能造成不孕症發生。
3、適當增加營養:
在充分休息、合理飲食結構的基礎上,增加富含優質蛋白質、微量元素、維生素的食品。食物選擇既要講究營養,又要容易消化吸收。不吃或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平時身體虛弱、體質差、失血多者,可酌情適當延長補養時間。食物搭配既要營養全面、品種多樣,又要避免過高的熱量的脂肪,因為體重過度增加、高血脂等情況同樣是於健康不利的。孕期不需要過渡增補,只要正常合理營養搭配即可。
4、下次懷孕前做自然流產相關因素的檢查。
流產原因的檢查時間最好在流產後2-3個月夫妻同時就診,就診要求:女方月經乾淨後2-3天不同房;男方手淫排精後3-5天就診進行全面檢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