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結直腸癌(colorectalcancer,CRC)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均保持上升趨勢。2011年,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分別為23.03/10萬和11.11/10萬。其中,城市地區遠高於農村,且結腸癌的發病率上升顯著。多數病人發現時已屬於中晚期。為進一步規範我國結直腸癌診療行為,提高醫療機構結直腸癌診療水平,改善結直腸癌病人預後,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特制定本規範。
診斷技術與應用
臨床表現早期結直腸癌可無明顯症狀,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現下列症狀:
1、排便習慣改變。
2、大便性狀改變(變細、血便、黏液便等)。
3、腹痛或腹部不適。
4、腹部腫塊。
6、腸梗阻相關症狀。
6、貧血及全身症狀,如消瘦、乏力、低熱等。
疾病史和家族史
1、結直腸癌發病可能與以下疾病相關:潰瘍性結腸炎、大腸息肉病、大腸腺瘤、Crohn病、血吸蟲病等。應詳細詢問
病人相關病史。
2、遺傳性結直腸癌發病率約佔總體結直腸癌發病率的6%左右,應詳細詢問病人相關家族病史:
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黑斑息肉綜合徵、幼年性息肉病。
體格檢查
1、一般狀況評價、全身淺表淋巴結情況。
2、腹部視診和觸診,檢查有無腸型、腸蠕動波、腹部腫塊
3、直腸指檢:凡疑似結直腸癌者必須常規作肛門直腸指檢。瞭解直腸腫瘤大小、質地、佔腸壁周徑的範圍、基底部活動度、距肛緣的距離、腫瘤向腸外浸潤狀況、與周圍臟器的關係、有無盆底種植等。指檢時必須仔細觸控,避免漏診;
摸輕柔,切忌擠壓,觀察是否指套血染。
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瞭解有無貧血。
2、尿常規:觀察有無血尿,結合泌尿系統影像學檢查瞭解腫瘤是否侵犯泌尿系統。
3、大便常規:注意有無紅細胞、膿細胞。
4、糞便隱血試驗:對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診斷有重要價值。
5、生化及肝功能。
6、結直腸癌病人在診斷、治療前、評價療效、隨訪時必須檢測CEA、CAl9-9;有肝轉移病人建議檢測AFP;疑有卵巢轉移病人建議檢測CAl25。
內鏡檢查直腸鏡和乙狀結腸鏡適用於病變位置較低的結直腸病變。所有疑似結直腸癌病人均推薦結腸鏡檢查,但以下情況除外:
1、病人一般狀況不佳,難以耐受。
2、急性腹膜炎、腸穿孔、腹腔內廣泛粘連。
3、肛周或嚴重腸道感染。
4、婦女妊娠期和月經期。
內鏡檢查報告必須包括:進鏡深度、腫物大小、距肛緣位置、形態、區域性浸潤的範圍,對可疑病變必須行病理學活組織檢查。由於結腸腸管在檢查時可能出現皺縮,因此內鏡所見腫物遠側距離肛緣距離可能存在誤差,建議結合CT、MRI或鋇劑灌腸明確病灶部位。
結腸癌主要與以下疾病進行鑑別
1、炎症性腸病。本病可以出現腹瀉、黏液便、膿血便、大便次數增多、腹脹、腹痛、消瘦、貧血等症狀,伴有感染者尚可有發熱等中毒症狀,與結腸癌的症狀相似,結腸鏡檢查及活檢是有效的鑑別方法。
2、闌尾炎。回盲部癌可因區域性疼痛和壓痛而誤診為闌尾炎。特別是晚期回盲部癌,區域性常發生壞死潰爛和感染,臨床表現有體溫升高,白細胞計數增高,區域性壓痛或觸及腫塊,常診斷為闌尾膿腫,需注意鑑別。
3、腸結核。在我國較常見,好發部位在迴腸末端、盲腸及升結腸。常見症狀有腹痛、腹瀉、便祕交替出現,部分病人可有低熱、貧血、消瘦、乏力,腹部腫塊,與結腸癌症狀相似。但腸結核病人全身症狀更加明顯,如午後低熱或不規則發熱、盜汗、消瘦乏力,需注意鑑別。
4、結腸息肉。主要症狀可以是便血,有些病人還可有膿血樣便,與結腸癌相似,鋇劑灌腸檢查可表現為充盈缺損,行結腸鏡檢查並取活組織送病理檢查是有效的鑑別方法。
5、血吸蟲性肉芽腫。少數病例可癌變。結合血吸蟲感染病史,糞便中蟲卵檢查,以及鋇劑灌腸和纖維結腸鏡檢查及活檢可以幫助鑑別。
6、阿米巴肉芽腫。可有腸梗阻症狀或查體捫及腹部腫塊與結腸癌相似。本病病人行糞便檢查時可找到阿米巴滋養體及包囊,鋇劑灌腸檢查常可見巨大的單邊缺損或圓形切跡。
7、淋巴瘤。好發於迴腸末端和盲腸及升結腸,也可發生於降結腸及直腸。淋巴瘤與結腸癌的病史及臨床表現方面相似,但由於黏膜相對比較完整,出血較少見:鑑別診斷主要依靠結腸鏡下的活組織檢查以明確診斷。
直腸癌除與以上疾病鑑別以外,尚需與下列疾病鑑別:
1、痔。痔一般多為無痛性便血,血色鮮紅不與大便相混合,直腸癌便血常伴有黏液而出現黏液血便和直腸刺激症狀。對便血病人必須常規行直腸指檢。
2、肛瘻。肛瘻常由肛竇炎而形成肛周膿腫所致。病人有肛周膿腫病史,區域性紅腫疼痛,與直腸癌症狀差異較明顯,鑑別比較容易。
3、阿米巴腸炎。症狀為腹痛、腹瀉,病變累及直腸可伴裡急後重。糞便為暗紅色或紫紅色血液及黏液。腸炎可致肉芽及纖維組織增生,使腸壁增厚,腸腔狹窄,易誤診為直腸癌,纖維結腸鏡檢查及活檢為有效鑑別手段。
4、直腸息肉。主要症狀是便血,結腸鏡檢查及活檢為有效鑑別手段。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