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疹是面板科的常見病,約佔面板科門診病人的20%,其病因複雜,容易反覆,屬於面板科的疑難病之一。面板科臨床醫師每天都診斷大量的“溼疹”;但是,很多人對溼疹的理解並不相同,特別是對溼疹反覆發作缺乏良好對策。因此,尋找溼疹發生發展的原因和有效的防治辦法是臨床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一、病因分析
雖然很多學者對溼疹的概念與分類存在不同的看法,但較公認的對有關溼疹的基本認識是一致的,即溼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有多形性皮疹,伴有劇烈瘙癢,易反覆發作和慢性化。一般將其分為急性溼疹、亞急性溼疹和慢性溼疹。
溼疹一般認為屬於遲發性變態反應,多與遺傳因素有關,變應原是外界或自身的致敏因子。有時細菌、真菌感染可形成超抗原。另外某些疾病致使免疫失衡,或區域性血管、淋巴管迴流的完整性被破壞都是誘發因素。
外界刺激如日光、紫外線、寒冷、炎熱、乾燥、多汗、搔抓、以及動物皮毛、植物、化學物品、化裝品、肥皂、人造纖維等均可誘發溼疹。某些食物也可使某些人溼疹加重。
內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精神緊張、失眠、過度疲勞、情緒變化等精神因素。代謝障礙、內分泌功能失調等均可產生或加重溼疹的病情。
二、加重因素:
1、
瘙癢是溼疹的主要症狀,常引起強烈的搔抓反應;搔抓可引起淺表糜爛、出血、感染或苔蘚樣變,有時可形成明顯的角化過度。因此搔抓在激發或使溼疹持久不愈中起著重要作用。控制瘙癢,減少搔抓,是治療溼疹的重要手段。
2、病原菌及其毒素的作用,溼疹皮損及其滲出物是多種微生物生長的良好培養基,溼疹創面容易繼發感染,微生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及其抗原或超抗原所激發的免疫反應和變態反應可使溼疹加重。
3、不斷接觸變應原,特別是較隱蔽的致敏原,有時極少量的接觸即可促發一次溼疹性反應。在這些病例中,皮疹多為非對稱性。例如,有人報道在有播散的小腿慢性鬱積性溼疹,90%的病例外用藥斑貼試驗陽性,提示這種播散是由高敏狀態的患者持續吸收外用藥引起。
4、通過攝人或注射與初次致敏相同或相似的化學物質,如區域性或系統用藥後可致溼疹復發或播散,引起泛發性複發性溼疹。這些病例中,皮疹傾向於泛發,且常突然發病。
5、“自體敏感”,是患者對自身所患面板病變,經刺激後形成的某些物質吸收後,發生過敏所引起的面板炎症反應。致敏的物質可能是細菌或真菌的產物或患者自體的組織蛋白經過某種過程而形成的自體抗原。
6、治療不當,如使用刺激性過強的外用藥物,或對使用的外用藥物過敏,外用藥物的劑型選擇不當等;或是由於系統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劑減量過快或停藥過早所造成的症狀“反跳”。
三、防治措施
1、詢問病史,首先應考慮是否為特應性皮炎、接觸性皮炎等疾病。應排除如面板T細胞淋巴瘤早期、乳房或乳房外Paget病、手足癬等,因此在診療過程應注意加以鑑別。此外,一些系統性疾病也可伴有皮炎溼疹樣改變。
2、使患者瞭解溼疹的發生、發展規律與防治方法,主動配合治療。如搔抓、感染等。積極控制瘙癢、繼發感染,防止惡性迴圈,促進創面癒合。
3、使用斑貼試驗・、皮內試驗、過敏原體外檢測試驗、激發試驗等方法,查詢外源性病因或加重因素。對機體免疫功能和內分泌功能進行檢測,幫助查詢內源性病因或加重因素,並儘量加以避免和去除。
4、 特別應避免外界各種刺激因素如搔抓、熱水燙洗、洗澡時間過長、肥皂擦洗等。少吃或不吃易過敏與刺激性食物,如海鮮、咖啡、辣椒、酒等。內衣和內褲應是純棉,對動物皮毛過敏者,避免穿羊毛衣物。
5、敏感者應減少或避免接觸環境中的塵土、塵蟎、花粉、寵物皮毛等常見的過敏源。室內溫度不宜過高,避免過熱及出汗。
6、機體免疫及內分泌功能的異常,也是溼疹持久存在或繼發播散的原因之一。注意調整機體免疫、內分泌功能的整體狀態,是溼疹治療中非常重要、又易被忽略的環節
四、治療
1、瘙癢是溼疹的主要自覺症狀,對較嚴重者應給予鎮靜藥,應選擇一代抗組胺藥,如撲爾敏、賽庚啶、酮替芬等。二代抗組胺藥一般沒有中樞鎮靜作用,對溼疹的瘙癢無效。
2、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軟膏,塗在皮損部位,每日早、晚兩次。一般使用2~4周即可治癒。對慢性溼疹皮損肥厚者,可採用區域性封包法,提高藥物療效並可防止患者瘙抓。
3、面部溼疹儘量不用激素類藥膏,比較嚴重的可以用他克莫司軟膏。
4、對廣泛繼發感染者,應配合有效的抗生素治療。此外,維生素B族、維生素C以及調節神經功能的藥物也有幫助。
5、對泛發性溼疹,可口服小量皮質類固醇激素,對消炎、止癢減少滲出的作用較快,但停藥後往往復發,應逐漸減量。也可口服雷公藤、白芍總苷膠囊、美能等。
五、注意事項
1、溼疹不會傳染 溼疹不是由不衛生造成,過於頻繁的洗滌或用很燙的熱水洗澡反而會破壞面板屏障,誘發和加重病情。
2、堅持使用保溼劑,預防復發 瑞金醫院面板科經過長期觀察,洗浴後使用具有面板屏障保護功能的保溼劑能起到輔助治療和顯著減少復發的作用。
3、平時穿棉質柔軟的內衣褲,避免搔抓和摩擦面板。
4、很多患者認為溼疹是由飲食引起,但目前並沒有證據表明存在能導致溼疹的食物。因此,除非證據確鑿,不要忌口,以免營養不良。
5、治療。合理外用糖皮質激素,不要過度恐懼其副作用;在急性發作階段還可小劑量、短時間注射或口服激素以控制急性炎症。對發生於面部的溼疹可首選非激素類如他克莫司軟膏。窄波紫外線物照射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很好的控制病情,減少激素用量。手足部嚴重溼疹可以用PUVA治療(外用光敏物質後紫外線照射)。
6、仔細尋找原因。如原來無溼疹,患高血壓並服藥後發病,可能與降壓藥中的鈣離子拮抗劑有關;患面板癬菌病(如手足癬、甲癬、體癬等)後發生溼疹,特別是50歲以上的患者,可能與機體免疫失平衡有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