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祕是很常見的症狀,不是獨立的疾病它是由種疾病引起的一種複雜症狀。據流行病學調查證實:便祕與性別、年齡、種族、飲食、職業、地域及生活勞動習慣等多種因素有關。據國內外報道,男女比例1∶3。在便祕中結腸慢性傳輸型便祕,近年有增多趨勢,但其診斷、治療又尚無成熟經驗。
臨床上所指的頑固性慢性便祕,包括結腸慢性傳輸型便祕、習慣性便祕及出口處梗阻性便祕3種類型。結腸慢性傳輸型便祕多表現為無原因的排便困難,無便意感或便意感明顯減弱,每週排便少於2次或天至數十天排便1次,排便時間延長,每次排便時間在30min~2h。病人多有腹脹,但無腹痛及噁心嘔吐,食慾減退。該類病人行結腸傳輸試驗,第5天的腹部X線片上仍有50%的標記物停留在結腸,切除結腸做病理,肌間神經叢和粘膜外神經叢的神經節細胞和神經元細胞明顯減少,更能說明此病。 慢性傳輸型便祕主要表現為結腸的運動無力,使結腸轉運糞便能力下降。關於慢性傳輸型便祕的發生機制,目的學說可以分為兩類。
一、結腸壁神經節病變
腸神經系統可以調節結腸的運動功能,因此結腸神經系統可能參與慢性傳輸型便祕的形成。研究發現結腸肌間神經叢和粘膜外神經叢的神經元細胞減少對慢傳輸病人發病有直接關係。
二、結腸的運動除受本身的腸神經系統影響外,部分腸激肽如:血管活性腸肽、5-羥色胺等對結腸的運動也起到調節的作用。研究發現慢傳輸型便祕者腸高血糖素細胞和5-羥色胺細胞明顯減少,而且腸高血糖素細胞和5-羥色胺細胞的分泌指數(CSI)也明顯減少,就提示結腸內分泌細胞的減少可能是結腸運動減慢和導致便祕的原因之一。
結腸慢性傳輸型便祕的治療
1、保守治療
對於發病時間較短,症狀較輕的患者,主張先保守治療。(1)調節飲食習慣,多攝入高纖維飲食、多飲水,使腸道受機械或化學刺激增強腸管蠕動,防止糞便乾燥;(2)增加活動量,促進腸管蠕動;(3)改變不良排便習慣;(4)減少酒精及其它藥品等對腸管蠕動的抑制,如:可待因、嗎啡、抗膽鹼劑、鐵劑及止瀉劑等;(5)減輕精神負擔。長期便祕患者精神負擔重,害怕便祕的痛苦感抑制排便。
2、手術治療 結腸慢性傳輸型便祕經保守治療半年以上,或更長時間無效,病人痛苦大,可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指徵
[6:(1)有確切的結腸無張力的證據;(2)無出口處梗阻;(3)肛管有足夠的張力;(4)臨床上無明顯的焦慮、憂慮及精神異常;(5)無瀰漫性腸道運動失調的臨床證據:如腸激惹綜合徵。專家認為結腸慢傳輸型便祕行次全結腸切除盲腸與直腸吻合術效果較好。術後每天大便多在2~3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