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世界癌症報告指出,我國癌症發病率世界第一,每年新發癌症病例在300萬以上。大家現在都談癌色變。以往認為甲狀腺癌屬於一種相對少見的惡性腫瘤,但該病近年來發病率快速上升,已經成為增長最快的實體癌。甲狀腺癌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國家癌症中心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甲狀腺癌發病率以每年14.51%的速度上升,成為近20年女性中發病率上升速度最快的腫瘤之一。2012年中國衛生部統計報告,甲狀腺癌上升至女性惡性腫瘤第3位。目前,我國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呈兩個趨勢,其一是年輕化趨勢,其二是呈不斷增加的趨勢。甲狀腺癌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醫學界仍在積極探索中。據文獻報道,電離輻射、碘攝入、激素、其他甲狀腺疾病、遺傳等因素都可能與甲狀腺癌的發生相關。
在大多數惡性癌症中,甲狀腺癌屬於較“善良”一類,患者不必過於恐懼。臨床資料顯示,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10年存活率可達85%;20年生存率低危組約為90%,高危組也在61%以上。治療大多數分化型的甲狀腺癌及其轉移灶的最合理方法是:甲狀腺全切+碘-131治療+口服甲狀腺激素的“三合一”治療方法。
為什麼說“三合一”治療方案是最合理的方法?
毋庸置疑,和大多數惡性腫瘤一樣,甲狀腺癌的首選療法應該是手術治療。治療方案有甲狀腺次全切除和甲狀腺全切兩種,但次全切除至少有4種方案:①單側腺葉部分切除;②一側腺葉及峽部切除;③一側腺葉、峽部+對側腺葉部分切除;④一側腺葉、峽部+對側腺葉次全切除。長期以來,由於術後有較高的複發率(中位數35%),故就分化性甲狀腺癌的甲狀腺切除範圍一直是外科爭論的焦點。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對甲狀腺癌的相關研究也在不斷深化,人們對本病的認識同樣得到了極大的提高。1988年WHO提出了甲狀腺微灶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 TMC)的定義:凡癌灶最大直徑≤25px的甲狀腺癌,不論有無區域淋巴結或遠處淋巴結轉移稱為TMC。TMC以分化好的乳頭狀癌多見。由於TMC具有直徑較小、極少有自覺症狀、臨床進展較緩慢等特點,故難以被早期發現,術前診斷也較為困難。更有細胞級水平的轉移病灶是裸眼所不可及的(研究報告,鏡下發現分化性甲狀腺癌的對側腺體轉移可達38%~87%),故術中也難以診斷。據此推測,TMC很可能是本病傳統手術後複發率高的主要原因。
既然對TMC的早期診斷和術中裸眼所見甲狀腺是否有TMC存在難以確定,臨床研究便將重心移到了新的治療方法的探索中。現已證實,在甲狀腺癌外科治療後給予碘-131治療,可以有效清除殘留甲狀腺組織和細胞級水平的TMC,防止腫瘤復發。文獻報道,甲狀腺癌手術切除後,複發率為35%,如術後配合核素治療,再加以較大劑量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其複發率可降至1%~2.5%。另有報道,甲癌單純手術,複發率高達32.0%;手術+口服甲狀腺激素,複發率為11%;手術+碘-131治療+口服甲狀腺激素,複發率僅為2.7%。國外資料報道,手術後加用碘-131治療者,較單純手術患者的死亡率降低3.8~5.2倍,複發率降低4倍。我們將此方法稱之謂甲狀腺癌“三合一”治療方案。
甲狀腺癌“三合一”治療方案已被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認可。研究發現,甲狀腺癌具有多灶性的特點,在做甲狀腺癌手術時,不可能達到顯微鏡下的徹底切除乾淨,總會殘留部分甲狀腺組織,而殘留組織內可能存在微小癌病灶。患者只需口服碘-131溶液,體內隱藏在各個部位的甲狀腺癌轉移灶,就像吞食“核彈”一樣,都會大量吞食碘-131,並被其發射的高能β射線擊中而“飲彈自盡”,這樣甲狀腺癌細胞就被碘-131消滅了。
傳統的方法認識到甲狀腺激素治療的意義:①維持甲狀腺的正常功能;②抑制垂體的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因為促甲狀腺激素可能引起腫瘤復發,用甲狀腺激素可以防止或減少復發。故無論是甲狀腺全部切除,還是部分切除,均應用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可能是由於不瞭解碘-131去除殘留甲狀腺組織的意義,而很少在術後採用碘-131治療。由於甲狀腺激素並不能完全抑制可能存在的TMC和鏡下可及的轉移灶的生長,故長期以來,傳統手術後的複發率較高。目前已認識到,手術的原則是儘可能清除癌組織和清除可能已發生轉移的頸部淋巴結。為了不損傷甲狀旁腺和喉返神經,手術難以完全將甲狀腺切除乾淨(顯微鏡下發現殘留甲狀腺內有癌細胞存在),因此,在手術切除甲狀腺後,要及時利用碘-131去除殘留的甲狀腺組織,然後給予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以降低複發率。
甲狀腺癌主要以分化型甲狀腺癌為主,約佔總數的90%,為癌症中的“幸福癌”。“手術+碘-131治療+甲狀腺激素”的“三合一”聯合治療;甚至可以達到治癒。為此,建議大家定期檢查甲狀腺,一旦發現異常,應該及時就診排查,主動調節自己的健康,改善生活質量。拒絕甲狀腺癌偷走了你的生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