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厥是一種臨床症候群,是一種短暫的、自限性的意識喪失,起病急劇隨後迅速自發地完全恢復,其潛在的發病機制是短暫的腦血流低灌注,通常情況下意識喪失無任何徵兆,有時可有一些臨床先兆(如:輕微頭痛、噁心、出汗、乏力和視物模糊等)。準確的持續時間很難確定,通常不超過20秒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神經內科王愛華
一、病因分類
1.神經介導的反射性暈厥綜合徵
• 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
• 頸動脈竇暈厥
• 情境性暈厥
― 急性出血
― 咳嗽、噴嚏
― 胃腸刺激(吞嚥、內臟痛)
― 排尿(排尿後)
― 活動後
― 其他(如:吹喇叭、舉重、進食後)
• 舌咽及三叉神經痛
2.直立性低血壓暈厥
• 自主性功能障礙
― 原發性自主性功能障礙綜合徵(如:單純性自主性功能障礙、多系統萎縮、帕金森病伴自主性功能障礙)
― 繼發性自主性功能障礙綜合徵(如:糖尿病神經病變、澱粉樣神經病變)
― 藥物或酒精
• 血容量減少
― 出血、腹瀉、艾迪生病
3.作為原發病因的心律失常
• 竇房結功能障礙(包括 快―慢綜合徵)
• 房室傳導系統疾病
• 陣發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動過速
• 遺傳綜合徵(如:長QT間期綜合徵、Brugada綜合徵)
• 植入儀器(起搏器、ICD)障礙、藥物性心律失常
4.器質性心臟病或心肺疾病
• 心臟瓣膜病
• 急性心肌梗死 / 心肌缺血
• 梗阻型心肌病
• 心房粘液瘤
• 急性主動脈夾層分離
• 心包疾病 / 心包填塞
• 肺動脈栓塞 / 肺動脈高壓
5、腦血管疾病
• 血管盜血綜合徵
三、診斷
1.血管迷走性或血管抑制性暈厥
• 多發生於無力體型人群,多於直立位,青年人多於老年人
• 常有突發意外的疼痛、恐懼或不良的視覺、聽覺、嗅覺刺激、天氣悶熱、空氣汙濁等誘因,尤其是站立過久或運動
• 在意識喪失之前常先有面色蒼白、出汗、上腹不適伴噁心,這時應立即躺下,可避免發作。發作時躺下,意識可迅速恢復
• 可有持續一段時間的蒼白、噁心、乏力、出汗。如急於站立或坐起則可再發
• 典型病例意識喪失不超過1分鐘
2.直立性低血壓暈厥
2.1.直立性低血壓暈厥臨床表現
• 僅發生於直立位,特別是由臥位轉為立位時
• 無明顯誘因;
• 多無前驅症狀;
• 發作時血壓明顯降低而心率無變化;
• 特發性直立暈厥多見於中老年人,系植物神經功能障礙所致,尚有陽萎、無汗、膀胱直腸功能障礙
2.2.直立性低血壓暈厥診斷方法
• 直立性低血壓的檢測方法:
• 平臥5分鐘,然後直立位測定1分鐘或3分鐘及更長時間的血壓
• 如果血壓在3分鐘時仍然降低,如果患者在這一期間不能維持站立位,則為陽性
• 站立位期間應記錄最低收縮壓。不管是否有症狀,收縮壓下降≥20mmHg或收縮壓降至≤90mmHg,則為直立性低血壓
3.頸動脈竇過敏性暈厥
• 多發生於中年以上者
• 暈厥發作與頸部受壓(如腫瘤、硬衣領、修面等)或頸部突然轉動壓迫頸動脈竇所誘發
• 按壓頸動脈竇可誘發暈厥發作。發作時心率慢、血壓低,但無噁心、蒼白等前驅症狀;
• 部份病人頸脈竇周圍有致其反射過敏病變,如頸部淋巴結腫大、腫瘤或甲狀腺手術瘢痕組織壓迫等
4.排尿性暈厥
• 多發生於青壯年男性
• 夜間睡眠醒後起床排尿時或排尿後
• 發作前無前驅症狀,或僅有短暫的頭暈、眼花、下肢乏力感,暈倒後約1-2min自行甦醒
• 其機制可能為:膀胱收縮引起強烈迷走神經反射,致心臟抑制、血壓下降;臥位轉立位時反射性引起外圍血管擴張;排尿時腹壓驟減致暫時性腦供血不足
5.咳嗽性暈厥
• 劇烈咳嗽時發作
• 常見於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
• 機制可能是咳嗽時胸內壓上升,阻礙靜脈迴流至心臟,使心輸出量減低
• 或咳嗽時反射性地引起顱壓增高,影響腦血液迴圈致腦缺血
6.吞嚥性暈厥
• 見於食道腫瘤、憩室、痙攣、咽喉或縱隔疾病患者
• 吞嚥時發生疼痛或吞嚥困難,食管的擴張激惹迷走神經引起心動過緩、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導致暈厥
• 發作與體位無關,多無前驅症狀
7.心律失常相關性暈厥(略)
8.器質性心臟病或心肺疾病暈厥(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