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神經瘤起源於前庭神經鞘,為一典型的神經鞘瘤,由於沒有聽神經本身參入,因此,聽神經瘤的名稱不適宜,應稱為:前庭神經鞘瘤。此瘤為常見的顱內腫瘤之一。本瘤好發於中年人,高峰在30~50歲,最年幼為8歲,最高年齡可在70歲以上。腫瘤多數發生於聽神經的前庭段,少數發生於該神經的耳蝸部,隨著腫瘤生長變大,壓迫橋腦外側面和小腦的前緣,充滿於小腦橋腦角凹內。腫瘤大多數是單側性,少數為雙側性;如伴神經纖維瘤病時,側正相反。本病屬良性病變,如能全切除,常能獲得永久治癒。但由於腫瘤與腦幹等重要結構毗鄰,手術切除時對神經外科醫師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1、非手術療法有什麼?
(1)期待療法:對於年老、體虛、腫瘤較小的患者,除外發現腫瘤生長較快,密切的臨床觀察是一種最好的選擇。對於年輕的患者,期待療法則有爭議。
(2)立體定向放射外科療法:即r-刀,通常這種手術適用於單一病灶且小於3cm的患者,其原理是用一束聚焦的放射線照射腫瘤組織,從而終止聽神經瘤的生長,並且盡力保護周圍正常組織。r-刀術後的併發症與其他顯微切除手術一樣。它的最常見的併發症是暫時性面癱、聽力損害(多為永久性)、腦積水等。研究發現在r-刀治療後再次進行外科手術時,手術難度加大,併發症增多。
2、外科手術治療有什麼?
大多數聽神經瘤的手術,可以用下列三種術士式之一:腦中窩入路;枕下入路;迷路入路。但聽神經瘤患者術前仍有有效聽力時,多使用保留聽力,並且手術入路的選擇已由單一的單側枕下乙狀竇後入路演變為乙狀竇後經內耳道入路。如果患者術前聽力已經喪失,那麼無論腫瘤大小,迷路入路將是最直接切除腫瘤的術式。
術中面神經監護對最大限度的儲存面神經功能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這也是目前NIH調查中心推薦的手術標準方式。至於儲存聽力的方法,目前已經有多種檢測技術被報道,ABR和耳蝸電圖就是最基本的方法。當手術結束時,監測波形完整,特別是I波和V波完整,聽力保留的可能性很大。當然,也有少數意外情況。
顱中窩入路由於術中缺少明顯標誌,以及術野受限,因此是一種技術難度較大的術式。這種術式適用於較小的聽神經瘤,其腫瘤進入小腦橋腦角的部分必須小於5mm,由於這種術式是儲存聽力的,因此要求患者術前就有較好的聽力。
目前推薦的標準為:語言接受的閾值大於30分貝,言語分辨能力大於70%。但患者術前聽力較差時,應選擇迷路進路。這種術式52%患者保留聽力,68%的患者仍會保留有用聽力,95%的患者面神經功能在House-BrackmanI級和II級。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