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管損傷:手術、外傷、骨折、化學藥物等一些因素可以直接導致血管壁損傷,當靜脈損傷時內膜下層及膠原裸露,使靜脈壁電荷改變,易致血小板黏附;創傷時內皮細胞功能損害,可釋放生物活性物質,啟動內源性凝血系統,易於形成血栓;這樣血小板由於靜脈壁電荷改變緣故或由於內皮細胞損害時的凝血系統啟動而黏附、聚集形成血栓。
2、血流緩慢:久病臥床、手術中生理性反應,術後肢體制動、久坐狀態或血管受壓狹窄等情況均可引起肢體血流緩慢。由於血流緩慢導致其在瓣膜竇內形成渦流;瓣膜區域性缺氧,引起白細胞粘附因子表達,白細胞粘附促成血栓形成。
3、血液高凝:妊娠、產後、長期服用避孕藥、腫瘤組織裂解產物、大面積燒傷等因素均可使血液呈高凝狀態。此時,血小板數增高,凝血因子含量增加而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而形成栓。
4、血栓形態:典型的血栓包括頭頸尾三部分。頭為白血栓(包括纖維素、成層的血小板和白細胞,極少的紅細胞);頸為混合血栓(白血栓和紅血栓混合體);尾部為紅血栓(血小板和白細胞散在分佈於紅細胞和纖維素的網狀塊內)。
5、血栓轉歸:血栓可向遠、近端滋長和蔓延。其後可在纖維蛋白原溶解酶的作用下,血栓可溶解消散,有時裂解的小栓子會隨血入肺,引發肺栓塞。當血栓形成後不能完全溶解和消散時,在靜脈內可形成裂隙稱不完全再通。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