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後紅斑是傳染性紅斑的臨床表現之一。本病是一種由細小病毒感染引起的輕型發熱性傳染病,多見於12歲以下兒童。盛行春季。
急性期用電鏡可見到病毒顆粒,急性期或恢復早期檢測血清中的特異性IgM抗體。血清和咽喉分泌物中可檢出特異性病毒DNA。
1、血象檢查:外周血白細胞可輕度減低或正常,有再障危象者血紅蛋白和血小板可減低。
2、B19DNA檢查:PCR法可從患者血清、CSF及病變組織檢測到DNA,為確診手段。
3、免疫學檢查:可用放射免疫法或ELISA法檢測血清中的B19抗原,用的更多的為檢測B19的IgM抗體,病期1周時即可達高峰,持續2個月後下降,故有現症感染的診斷價值。IgG抗體出現稍晚,可持續很長時間,有保護作用。
病理變化:表皮細胞水腫,真皮乳頭層血管擴張,內皮細胞腫脹,在血管、毛囊和汗腺周圍有組織細胞浸潤,但為慢性炎症改變,無診斷價值。
1、需與風疹、麻疹相鑑別。
2、需與面板、血管受損性疾病鑑別。
(1)血管性紫癜(vascularpurpura):患者有小兒,也有成人。首先出現發熱、咽痛、流涕等,48h後出現皮疹,其特徵為血管性紫癜。先出現於四肢,後向軀幹、頸部甚至面部擴充套件。紫癜持續數天即退,同時可伴有短期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部分患者伴有腹痛或大關節痛。組織學檢查有壞死性血管炎亦有非壞死性血管炎表現。
(2)傳染性紅斑(erythemainfectiosum):本病亦稱第五病。1889年Tschamer對此病已做過詳細描述。在世界各地曾有多次流行,直到1981年才明確HPV-B19為其病原。
小兒患傳染性紅斑的臨床表現,先有發熱、全身不適、咽痛、鼻流涕等症狀。2~3天后出現皮疹,多始於面部,很快融合成片並伴有輕度水腫,形成“巴掌臉”特殊表現。皮疹很快擴充套件到軀幹及四肢。先為斑丘疹,後中間先褪色形成網狀或花邊樣。皮疹可因日晒、運動、洗澡而加重,伴有瘙癢感。持續2~4天皮疹消退,留有色素沉著可於數天後消退,全病程為5~9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