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電解質。它分為細胞和細胞外液兩部分,其量隨性別、年齡和肥瘦而異。成年男性的體液量一般為體重的60%;成年女性的體液量約佔體重的55%。小兒的脂肪較少,故體液量所佔體重的比例較高,在新生兒,可達體重的80%。體內脂肪量隨年齡而增多,14歲以後,兒童的體液量所佔體重的比例即和成人相仿。液體平衡失調可造成機體各項平衡的紊亂。
機體主要通過腎來維持體液的平衡,保持內環境穩定。腎的調節功能受神經和內分泌反應的影響。一般先通過下丘腦-垂體後葉-抗利尿激素系統來恢復和維持體液的正常透壓,然後通過腎素-醛固酮系統來恢復和維持血容量。但是,血容量銳減時,機體將以犧牲體液滲透壓的維持為代價,優先保持和恢復血容量,使重要生命器官的灌流得到保證,維持生命。
當體內水分喪失時,細胞外液滲透壓即有增高,刺激下丘腦-垂體後葉-抗利尿激素系統,產生口渴,增加飲水,以及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遠曲腎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加強水分的再吸收,於是尿量減少,保留水分於體內,使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反之,體內水分增多時,細胞外液滲透壓即降低,抑制口渴反應,並使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遠曲腎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再吸收水分減少,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使細胞外液滲透壓增高。這種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反應十分敏感。血漿滲透壓較正常增減不到2%時,即有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變化,使機體的水分保持動態的穩定。
另一方面,當細胞外液減少,特別是血容量減少時,血管內壓力下降,腎入球小動脈的血壓也相應下降,位於管壁的壓力感受器受到壓力下降的刺激,使腎小球旁細胞增加腎素的分泌;同時,隨著血容量減少和血壓下降,腎小球濾過率也相應下降,以致流經遠曲腎小管的Na+量明顯減少。鈉的減少能刺激位於遠曲腎小管緻密斑的鈉感受器,引起腎小球旁細胞增加腎素的分泌。此外,全身血壓下降也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刺激腎小球旁細胞分泌腎素。腎素催化存在於血漿中的血管緊張素原,使其轉變為血管緊張素I,再轉變為血管緊張素Ⅱ,引起小動脈收縮和刺激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增加醛固酮的分泌,促進遠曲腎小管對Na+的再吸收和促使K+、H+的排泌。隨著鈉再吸收的增加,CI-的再吸收也有增加,再吸收的水也就增多。結果是細胞外液量增加。迴圈血量回升和血壓逐漸回升後,即反過來抑制腎素的釋放,醛固酮的產生減少,於是Na+的再吸收減少,從而使細胞外液量不再增加,保持穩定。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