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微創介入治療技術是近年來腫瘤治療高科技化的縮影,區域性消融、血管栓塞以及粒子植入是其最傑出代表。區域性消融技術主要包括射頻、微波、鐳射、氬氦刀冷凍、超聲聚焦刀等,是在超聲、CT等影像引導下經皮穿刺,或在腹腔鏡、開腹等外科手段輔助下穿刺腫瘤,通過高溫或低溫使腫瘤發生凝固性壞死,進而達到徹底消滅腫瘤的目標。山東省千佛山醫院腫瘤微創科趙文華
目前已廣泛應用於肝、肺、腎、骨骼、甲狀腺、乳腺、淋巴結等實體臟器良惡性腫瘤的治療,是繼外科切除之外又一種具備腫瘤治癒潛力的新興治療手段。與傳統外科切除相比,區域性消融不僅具備外科切除的徹底性,而且損傷更輕微、治療更快捷、操作更簡單、恢復更迅速、生活質量更高,幾乎沒有遠期後遺症且可多次應用。粒子植入則是在影像引導下經皮穿刺於腫瘤內均勻種植放射性粒子,通過粒子本身發出的射線將腫瘤細胞殺死。與傳統放療(外照射)相比,操作更簡單、治療時間更短(基本一次性)、副反應更輕微、恢復更快捷,是傳統放療的最佳替代或補充。毋庸置疑,微創介入技術更注重健康組織的保護、更尊重生命質量和美學價值、強勁拓展了實體腫瘤治癒的適應證、顯著提升了治療安全性,或許是真正意義上的微創治療手段之一。
亟需變革的一些腫瘤治療理念
(一)傳統外科切除不再是腫瘤獲得治癒的唯一手段。由於諸多微創介入技術和全身治療方法的誕生和普及,失去手術機會不再是世界末日,通過區域性消融、粒子植入等微創介入治療,同樣可以達到預期治療效果。外科切除(包括微創手術)與微創介入治療之間不是競爭甚至敵對關係,應該揚長避短,相互包容和聯合。比如,對於高危部位的肝癌,腹腔鏡輔助下射頻消融既能保證治療的有效性,也最大限度提高了治療的安全性。再比如,胃腸道腫瘤伴有肝轉移,既往採取的是“開膛破肚”,損傷巨大,如果選擇腹腔鏡切除胃腸道腫瘤聯合射頻消融解決肝內轉移灶的策略,患者將從兩種微創技術的聯合應用中獲得最大利益。
(二)腫瘤治療方法眾多,沒有哪種最好,只有最合理。必須根據患者及腫瘤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綜合化治療;所選治療方式必須遵循療效確切、操作簡單、治療過程快捷、創傷輕微、生活質量高以及經濟節儉等原則。外科醫生可以鍾情手術切除,非外科醫生可以喜歡微創介入、化療或放療,但是本著對患者高度負責的態度,必須打破行業界限和技術壁壘。由於現代醫學分工越來越細,因而每位醫生不僅要精通自己的專業,還要與時俱進、最大限度瞭解相關治療的最新進展。固步自封、因循守舊、唯我獨尊的醫者往往成為腫瘤患者的最大殺手。
(三)腫瘤“早期”和“晚期”的劃分已經不合時宜,必須加以修正。傳統觀點認為,腫瘤一經發生其它部位轉移等即可診斷為“晚期”,此時不宜採取外科切除等激進治療,只能選擇無休止的放化療等姑息治療,一切“聽天由命”。隨著微創介入治療技術的誕生和完善,“晚期”且無手術機會的腫瘤患者又重新獲得了治癒希望。舉例來說,肝腫瘤發生肺轉移,無論轉移程度如何既往統統稱為“晚期”,肝切除選項基本被排除。但是現在我們將有更多選項,比如通過消融或粒子植入等方法消滅掉肺部轉移灶,外科切除或消融等解決肝內腫瘤,患者仍將具備長期生存的機會,畢竟威脅患者生命長度的不是肺部有限的轉移灶而是肝內腫瘤。因此,對於腫瘤轉移必須區分轉移程度以及累及的是肝臟、顱腦等生命器官還是淋巴結、骨骼等非生命臟器。如果預判患者有半年以上的生存期,則有必要選擇療效確切和創傷輕微的區域性消融、粒子植入等介入治療,使患者有機會獲得高質量生活狀態下的長期生存。
(四)秉持“破壞”和“保護”並舉的腫瘤“建設性治療模式”和新理念。既然與傳統治療相比,影像引導下介入性微創治療可獲良好治療結局和預後,又兼具更高的安全性、簡捷性、快捷性、可重複性以及生活質量,我們還有必要去不加選擇地採取創傷嚴重的治療方法嗎?10年前廣州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吳沛巨集教授首次提出了“建設性治療模式”的概念,認為應在有效治療腫瘤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保護患者生理功能、最大程度地保護和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最大程度地保護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重點調腫瘤治療的微創化、人性化和個體化。放在今天來看,這一頗具前瞻性的腫瘤治療新理念有理由成為腫瘤治療的未來宗旨。
總之,微創介入新技術和高效、低毒藥物的不斷問世是腫瘤治療理念實現革命性變革的堅實基礎,儘管各種微創介入技術的普及和成熟尚需時日,但是既然春天來了,夏天還會遠嗎?期待腫瘤治療領域的醫療工作者勇於開展新技術、擁抱新觀念,使更多的腫瘤患者能夠有尊嚴地迎接屬於自己的燦爛明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