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靜脈曲張(EV)硬化劑注射治療
1939年瑞典醫生Crafoord和Frenekuer首次開展並證實內鏡下硬化劑注射治療療效確切,2O世紀7O年代逐漸受到重視,20世紀80年代臨床研究逐漸增多,療效逐步得到肯定。
1、適應證:急性EV破裂出血;既往有EV破裂出血史;外科手術後EV再發者;不適於手術治療者。濟南軍區總醫院消化內科劉曉峰
2、禁忌證:肝性腦病R2期;伴有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大量腹水、重度黃疸,出血搶救時可視情況靈活掌握。
3、術前準備
常規胃鏡檢查前準備;對大量出血者可先行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並輸血、輸液等抗休克治療;酌情應用降門脈壓藥物如垂體後葉素、生長抑素及其衍生物等。
4、器械準備:胃鏡、硬化注射針,常用硬化劑:1%乙氧硬化醇;亦可使用無水酒精。
5、操作方法:單純內鏡徒手操作法;內鏡末端附加氣囊注射硬化劑;硬化劑可於曲張靜脈內注射或靜脈旁+靜脈內注射。
6、注射方法
(1)靜脈內注射:在出血的附近靜脈內注射,對未找到活動出血處,可在齒狀線上方2cm開始左右的曲張靜脈內注射。每點注射硬化劑3ml~10ml為宜,亦可根據靜脈曲張程度酌情增減,總量不超過40ml。每次1點~4點,注射完後內鏡觀察,確保無活動出血時退鏡。
(2)靜脈旁註射:在曲張靜脈周圍粘膜下每點注射劑量0.5~1m1,使靜脈周圍粘膜形成隆起,壓迫靜脈達到輔助止血目的。
7、療程:第1次硬化治療後,間隔時間1周至10天左右再行下一次硬化治療,直至曲張靜脈消失或基本消失。療程結束後1個月複查胃鏡,以後每3個月複查第2、3次胃鏡,再間隔6個月後複查第4次胃鏡。
8、術後處理
(1)飲食術後禁食8小時,以後進流質,術後2周內嚴格飲食監督,進流質或無渣半流質飲食,禁食粗糙食物。
(2)預防感染適當應用抗生素。
(3)酌情應用降門脈壓藥物如奧曲膚或生長抑素類。
(4)使用抑酸藥物及食管粘膜保護劑。
(5)嚴密觀察有否異位栓塞、出血、穿孔、發熱、敗血症等併發症。
9、併發症
(1)發熱、注射相關的感染:術後適當應用抗生素。
(2)胸骨後疼痛:多見並可耐受,不能耐受者可肌注鹽酸哌替定或強痛定。
(3)術中出血:多由操作不當或硬化劑未能充分閉塞血管所致。
(4)食管狹窄及食管潰瘍:後者可導致遲發出血
(5)食管穿孔、ARDS及食管-氣管瘻:少見。
10、應用現狀及評價
(1)硬化劑注射治療對於急性EV出血止血率高,控制急性出血和預防再出血安全、有效。
(2)EV消失徹底、遠期療效好,是其不可忽視的優勢。
(3)硬化劑注射術中及遠期嚴重併發症相對套扎術較多,因此更多學者主張對食管靜脈曲張首選套扎術。
(4)超聲內鏡引導下穿通支血管的硬化劑注射有望進一步提高硬化劑注射的即時及遠期療效,使人們重新審視EV硬化劑治療的作用和地位。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