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秋季節手足接觸泥土的部位發生丘疹、丘皰疹或小水皰,伴有奇癢,要考慮鉤蚴性皮炎的可能。鉤蚴性皮炎俗稱“糞觸腳”“打糞毒”,是一種由鉤蚴蟲引起的面板炎症,可持續3~5天。隨後可出現咳嗽、氣喘等症,因而噹噹蚴侵入面板時,區域性有癢疹及匍行丘疹或小皰疹。
預防:
1、常用的驅蟲藥物
常用驅蟲藥物有:甲苯咪唑、丙硫咪唑、噻苯咪唑等藥,除對成蟲有殺滅驅蟲作用外,對蟲卵及幼蟲亦有抑制發育或殺滅作用。用噻苯咪唑配製15%軟膏區域性塗敷,可治療鉤蚴性皮炎,若同時輔以透熱療法,效果更佳。將受染部位浸入53℃熱水中,持續20~30分鐘,有可能殺死皮下組織內移行的幼蟲。
2、控制傳染源
治療患者控制傳染源是預防鉤蚴皮炎傳播的重要環節,加強糞便管理及無害化處理,是切斷鉤蚴傳播途徑的重要措施。採用糞尿混合貯存,經密封式沼氣池、五格三池式沉澱等殺滅蟲卵後,再用於旱地作物施肥。急需用肥時可用畜糞或化肥代替。加強個人防護和防止感染,耕作時提倡穿鞋下地,手、足面板塗沫1.5%左旋咪唑硼酸酒精液或15%噻苯咪唑軟膏,對預防感染有一定作用。應儘量爭取使用機械勞動代替手工操作,以減少感染機會。
3、加強糞便管理及無害化處理
加強糞便管理及無害化處理,是切斷鉤蟲傳播途徑的重要措施。採用糞尿混合貯存,加強個人防護和防止感染,耕作時提倡穿鞋下地,應儘量爭取使用機械勞動代替手工操作,以減少感染機會。積極治療鉤蟲病病人,減少或消除傳染源,阻止鉤蟲卵排出。菜農要加強自我防護工作,下地時不要打赤腳,最好穿膠鞋,減少與汙水、稀泥和潮溼地面上雜草的接觸機會,防止鉤蚴鑽入皮內引起皮炎。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