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的血液供應比較特殊,全是些小的終末動脈,管腔較細。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內膜逐漸增厚、變脆,血液中過多的脂類物質乘虛而入,使本來就細的動脈管腔變得更狹窄,血流減少。由於這些原因加上先天不足的因素,在特定誘因下就出現脊髓缺血。
脊髓缺血的早期表現就是間歇性跛行。由於下肢的活動受著脊髓的支配,當行走時,脊髓內的神經細胞興奮性增加,對氧氣和能量的需求增多,而這時由於脊髓的動脈硬化、管腔狹窄、血供不足,這樣就造成脊髓神經細胞缺血。在走一段路後就會感到雙下肢無力,而且越走越無力,最後不能行走。休息片刻後由於脊髓供血改善,無力現象消失;但是再行走時無力現象再現,這種現象醫學上稱為“間歇性跛行”,這是脊髓缺血的黃牌警告。如果此時進行有效的治療,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治療不及時,缺血現象繼續發展,就可能發生脊髓血栓形成,出現雙下肢癱瘓、感覺喪失及大小便失禁,造成終生遺憾。
1、改善姿勢,勞逸結合
注意自我調節,避免長期做反覆固定動作,勞動部門應規定最大負荷量,避免脊柱過載,以免促使和加速退變。某些需要長時間彎腰或長期伏案工作的人,腰椎間盤承受的壓力較一般站立時增大一倍以上,腰背痛及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率會相應提高。可以通過不斷調整坐椅和桌面的高度來改變坐姿,堅持工間操,使疲勞的肌肉得以恢復。
2、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尤其是青少年應注意檢查有無先天性或特發性畸形,如特發性脊柱側彎或椎弓崩裂。如有此類情況在以後易發生腰椎退變而過早出現腰背痛。對於已從事劇烈腰活動的人,應注意有無發生椎弓根骨折等,如有這種結構上的缺陷,應該加強背部保護,防止反覆損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