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樣變性與視網膜脫離關係最為密切。由此產生網膜裂孔者佔孔源性脫離眼的40%,約7%的正常眼存在格子樣變性。多見於顳側或顳上象限的赤道部與鋸齒緣間,呈梭形或條狀,長軸與鋸齒緣平行,病灶內視網膜變薄,有許多白色線條,交錯排列成網格狀。這些線條實際上是已經閉塞或帶有白鞘的末梢血管。病灶內有時可見色素團,來源於視網膜色素上皮。那麼,格子樣變性需要怎樣鑑別診斷?下面介紹格子樣變性的鑑別診斷:
1、乾性視網膜縱向皺襞:皺襞自鋸齒緣的齒緣間向赤道部方向伸展,是過度生長視網膜組織的摺疊,皺襞後端受玻璃體牽引易發生裂孔。
2、囊樣變性:好發於黃斑部及顳下鋸齒緣附近。邊緣清楚,呈圓形或類圓形,暗紅色。周邊部病灶呈網狀,為成簇而略顯高起的小紅點。黃斑囊樣變性呈蜂窩狀。
3、霜樣變性:大多發生於赤道部和鋸齒緣附近,網膜表面可見到一些有細小白色或黃色顆粒覆蓋的區域,厚薄不均,如同覆蓋了一片白霜。此類變性可單獨出現,也可和格子樣變性、囊樣變性同時出現。在赤道部融合成帶狀的稱蝸牛跡樣變性。
4、鋪路石樣變性:好發於下方周邊網膜。表現為有色素邊緣的、淡黃色圓形或類圓形、境界清楚的多發性萎縮病灶,大大小小病灶列成一片呈鋪路石樣。病灶中央部脈絡膜毛細血管萎縮,露出脈絡膜大血管或白色鞏膜。
5、視網膜加壓發白與不加壓發白:將鞏膜壓陷後,眼底的隆起部變為不透明的灰白色,稱為加壓發白。病情進一步發展時,不加壓也呈灰白色,稱為不加壓發白,其後緣有時形成一清晰的嵴,多見於上方周邊網膜,被認為是玻璃體牽引的一個指徵。
在充分散瞳下,以間接檢眼鏡結合鞏膜壓陷或用裂隙燈和接觸鏡可檢查出現網膜周邊的情況。眼底檢查可見脫離區的視網膜失去了正常的紅色反光而呈灰色或青灰色,輕微震顫,表面有暗紅色的血管爬行。隆起的視網膜宛如山崗起伏,隆起度而範圍廣者可遮蔽視盤,並有皺襞。扁平的脫離,如果不詳細檢查常易漏診。黃斑區脫離時,黃斑中心凹呈一紅點,與附近灰白色脫離的視網膜形成鮮明對比。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