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規測量發熱病人的體溫,並標記在體溫單上,所形成的不同形狀的體溫曲線,即熱型。熱型是致病因子與機體相互作用的表現形式之一,許多發熱性疾病都具有比較特異的熱型,因此典型的熱型對疾病診斷很有價值。病前健康狀況較差,多數伴有影響機體防禦功能的原發病,屬醫院內感染者較多。寒戰、高熱、大汗,且雙峰熱型比較多見,偶有呈三峰熱型者,這一現象在其他病菌所致的敗血症少見,值得重視。三峰熱型應如何預防?
1、冬季應注意防寒保暖:在氣候冷熱變化時隨時增減衣服,避免受涼淋雨及過度疲勞。
2、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自身的抵抗力和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
3、喝白開水:秋冬氣候乾燥,人體極易缺水,常喝白開水,不但能保證人體的需要,還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體內廢物的功效。
4、注意勞動保護:防止外傷,如有創傷應及時消毒包紮,原發區域性炎症的及時抗菌治療,嚴禁擠壓。
5、防止細菌擴散:醫院內的各種診療技術操作應認真執行嚴格消毒與無菌技術,加強醫院內的消毒隔離制度,預防交叉感染,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和腎上腺皮質激素,以免引起菌群失調和降低患者免疫力。
6、主動免疫:已有兩種疫苗用於預防,含有23個血清型(引起感染較多見的型)的莢膜多糖疫苗,在成年人特別是青年中免疫效果好,但僅可維持5年,須加強注射,老年人維持的時間更短,每3~4年應加強注射1次,此疫苗對小嬰兒的免疫效果很差,故將莢膜多糖和破傷風或白喉類毒素等蛋白共價結合而成的結合疫苗,連續3次接種,可使18個月以下的小嬰兒產生抗體,不但可保護嬰兒,而且也降低了成年人的發病率,亦有效地減少了耐藥菌株的感染。
7、被動免疫:對HIV感染者,惡性腫瘤患者,接種疫苗不產生抗體者,可定期注射免疫球蛋白。
8、藥物預防:有受染危險時,可口服青黴素類藥物預防。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