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口足病主要是由柯薩奇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夏秋季節患病最多,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其感染途徑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觸傳播。
傳播方式
1、病毒寄生在患兒的咽部、唾液、皰疹和糞便中,通過唾液、噴嚏、咳嗽,說話時的飛沫傳染給別的孩子,
2、還可通過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間接傳染。患兒會在手、足、面板或口腔粘膜上出現類似水痘樣的小皰疹,因而被稱為手足口病。
臨床表現
1、手足口病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3~5天
2、大多數患兒是突然發病,發高燒體溫多在38度以上,同時伴有頭痛,咳嗽,流涕等症狀,體溫越高,病程越長,病情也就越重。
3、患兒口腔粘膜、脣內見到皰疹,皰疹破潰後會形成潰瘍,疼痛感較重,患兒常表
4、口腔皰疹1-2天后,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現斑丘疹,後轉為皰疹。手足部較多。
5、皮疹數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消退後不留痕跡,無色素沉著。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
6、此病為病情較輕的自愈性疾病,絕大部分患兒預後較好,
7、極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迴圈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
治療
1、發病後一定要到醫院診治,並按醫生的囑咐服藥,臥床休息。
2、對症治療,口腔內皰疹及潰瘍嚴重者,用康復新液含漱或塗患處,也可將思密達調成糊狀於飯後用棉籤敷在潰瘍面上。
3、皮疹初期可塗爐甘石洗劑,有皰疹或皰疹破潰時可塗0.5%碘伏。如有感染需用抗生素及鎮靜止癢劑等。
4、可服用抗病毒藥物及清熱解毒中草藥,補充維生素B、C等。必要時可服用中成藥,如小兒咽扁沖劑,清開靈口服液,板蘭根沖劑等口服藥物。
護理
1、寶寶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鬧不眠等,要保持寶寶口腔清潔,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
2、保持面板清潔乾燥,衣服、被褥清潔柔軟,經常更換。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3、小兒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度發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寶寶多喝水
4、體溫在37.5℃~38.5℃之間的寶寶,給予散熱、多喝溫水、洗溫水浴等物理降溫。
5、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不願進食。宜給寶寶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禁食冰冷、辛辣、鹹等刺激性食物。
6、整個病程大約在1周左右結束,一般不會併發什麼嚴重的後果,只要護理得當,不會在面板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跡或疤痕。
消毒隔離
1、一旦發現感染了手足口病,應將患兒隔離,以免引起流行蔓延。寶寶應留在家中,直到熱度、皮疹消退和水皰結痂。一般需要隔離2周。
2、寶寶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3、寶寶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溫度適宜。有條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燻蒸進行空氣消毒。減少人員進出寶寶房間,禁止吸菸,防止空氣汙濁,避免繼發感染。
如何預防
1、因為病程初期臨床表現類似感冒症狀,如發熱、咽痛等。而口腔潰瘍往往會誤診為單純性的口腔炎。因此,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如果發現寶寶發熱、起皮疹或口腔潰瘍的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2、就地隔離避免接觸。在家隔離治療也要同其他孩子分開食宿,用具、玩具應分開,以免傳染其它兒童。
3、把住病從口入關。防止糞便、口鼻分泌物汙染水和食物,徹底處理好寶寶的糞尿排洩物,布尿布要洗淨消毒再用,寶寶的奶瓶、食具也要經常消毒,不讓寶寶隨便吃不可靠的食品飲料。
4、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遠離垃圾及不清潔環境;養成遊戲後、飯前、便後一定徹底洗手的習慣。
5、強化環境衛生。對幼托機構的環境及玩具、公共遊泳池等必須嚴格消毒,最好通過衛生防疫部門來指導處理。注意糞便無害化處理,絕不允許汙染用水。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