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年紀大了就喜歡剔牙
跟年長的親人和朋友一起吃飯,飯桌上是一定要備好牙籤的,因為他們吃過飯後,必定剔牙。曾見過某位四十多歲的朋友,一邊滿桌子找牙籤,一遍哀嘆:“以前從來不用剔牙的,從今年開始,吃完飯就不得不剔了。哎!老啦。”
飯後剔牙跟老了有關係麼?這說的一點不錯。
在中醫看來,“齒為骨之餘”,全身的骨骼好、骨髓充足,牙齒才能健康。而骨骼的健康與否取決於腎,因為“腎主骨”。飯後要剔牙,是因為牙縫增大;牙縫增大,是因為牙齒開始枯萎,也意味著骨骼開始枯萎;骨骼枯萎,意味著腎氣開始虛衰。腎是生命之根:從本質上講,人老先老腎;從現象上講,人老先老牙。
而保護牙齒,不僅是使人笑起來漂亮,吃嘛嘛香,還是可以讓人益腎固本,健康長壽。
由淺入深地講,中醫保護牙齒有三種方法:叩齒、養胃、固腎。中醫是講究整體的,這三種方法,不僅僅是養牙,而且是養生。
1、叩齒
叩齒,說白了就是上牙磕下牙,力度以舒適為度。歷代養生文獻對叩齒的具體操作方式的記載有頗多出入,我們可以不必拘泥,只要在每天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叩齒三五分鐘,就可以了,貴在堅持。
唐朝名醫孫思邈,主張“清晨叩齒三百下”,他活了一百多歲;南北朝時期著名醫家陶弘景,年過八旬,依然牙齒完好,身體健壯,他主要的健身方法也是叩齒。
叩齒不僅是使牙齒好,讓牙齒堅固,同時也是養生的重要方法,能使人神清氣爽,筋骨強健。因為,齒為骨之餘,叩動牙齒,對骨骼也會有一定的激發作用,激發骨骼,又會影響到腎。使人腎氣充足,充足的腎氣又是人健康的根本。
叩齒完畢,口中會有一些津液,要嚥下去。
2、養胃
口腔和胃是相通的,胃不和則口腔不和,口腔不和則牙不安。牙齒是很嬌弱的東西,需要良好的生存環境。很多人嘴裡都會有一股異味,或酸,或苦,或臭,這種環境對牙齒是非常不利的。
養胃以清胃熱為首要。胃為多氣多血之腑,其中多熱,所以中醫經常講“胃為燥土,得涼則安”。加上現代人飽食終日,油膩、辛辣的食物吃得較多,胃火自然會更重一些。火性上炎,胃火中,口腔首當其衝,牙齒在胃火的燻蒸之下,哪能不老得快呢?
也正是因為胃火較重,現代人更為喜歡冷飲涼食,以享受那片刻涼爽。尤其是夏天,涼食冷飲尤其多。其實,吃任何東西,對牙齒的影響都不會很大,飲食影響牙齒,更重要的途徑是胃,能和胃的食物,自然對牙齒有好處,否則,就沒有好處。比如,過量吃甜食,導致脾胃溼熱,對牙就不好。脾胃的溼熱會導致口腔的溼熱,溼熱則生蟲,於是有蟲牙。
至於冷飲、涼食,也不是說完全不能吃,如果實在要吃,可在飯後略微吃一點,這是弊端最小的。當然,也要避免在吃了熱東西后緊接著就吃涼東西,或者吃了涼東西后猛然就吃熱東西,冷熱變化太劇烈,首先是牙齒本身受不了,接著是脾胃受不了,脾胃受損,最終還是會影響到牙。
3、固腎
固腎是保養牙齒的根本。有人年紀很大了,牙齒卻仍然堅固完好,這都得益於腎氣的旺盛,也是長壽的象徵。至於怎麼固腎,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腎藏精。精,不僅僅是精液,它是人體最精華物質,性生活中的精液只是其表現形式之一。固腎就是固精,要儘量減少腎精的消耗。
因此,在性生活上要儘量有節制,這是直接消耗腎精的;消耗腎精還有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熬夜。
晚上子時(23:00-1:00)不睡覺,腎精將嚴重虧耗。這一點往往被人忽視。年輕人腎氣旺,熬夜根本沒感覺,其實腎精也在不知不覺中虧耗;等虧耗到一定程度了,或是年紀稍微大了,再熬夜就會覺得很疲憊,也就正是在這個時候,你會覺得牙縫變大了,甚至牙齒有一些微微的鬆動了。到這時,你再想起什麼六味地黃丸之類,就是臨陣磨槍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