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隨著胃鏡及腸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做胃鏡或腸鏡檢查,特別是現在生活節奏加快,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經常會出現腹痛、腹脹、反酸等各種腹部不適,去正規醫院做個胃鏡檢查,明確一下腹痛原因,是正確的,因為通過胃鏡檢查,可以發現各種胃部疾病。
當然多數人的胃鏡結果會是淺表性胃炎,或反流性食管炎,淺表糜爛性胃炎等等,這些基本上問題不大,改善生活規律,規律飲食,清淡易消化飲食,輔以奧美拉唑等抑酸藥物治療,慢慢就會改善。然而也有一些患者,胃鏡檢查會發現胃壁粘膜下小的隆起性病變,進一步通過超聲內鏡檢查,發現可能是胃腸間質瘤,這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那麼,什麼是胃腸間質瘤呢?胃腸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 tumor,GIST)是胃腸道最常見的間葉來源性腫瘤,其最常見的發病部位是胃和小腸,絕大多數是由KIT及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受體(PDGFRA)基因突變導致,近年來,GIST發病率及診斷率呈逐漸升高趨勢,目前其年發病率為1/10萬~2/10萬。GIST可發病於任何年齡,包括嬰幼兒.大的胃腸間質瘤具有惡性腫瘤的特性,容易擴散,轉移,需及時治療,然而,對於內鏡發現的小的胃腸間質瘤又該如何處理呢?什麼又是小胃腸間質瘤呢?
目前,專家共識為直徑<1cm的GIST稱為“微小GIST”,而將直徑<2cm的GIST統稱為“小GIST”,這樣的小腫瘤一般多無臨床表現 ,或有輕度的腹部不適,這種疾病的診斷主要靠胃鏡、腸鏡檢查及超聲內鏡,表現為外生性壁外生長的特性,有的時候需要做強化CT掃描,對於內鏡下發現的小胃腸間質瘤,一般不建議取活檢,以免引起腫瘤擴散轉移。
目前的研究認為,絕大多數小胃腸間質瘤為良性腫瘤,多呈自限性生長,一般無臨床不適症狀,但應注意的是少數小胃腸間質瘤也有惡性生長的特點,這些腫瘤一般在超聲內鏡(EUS)檢查時有如下表現:包括邊界不規整、囊腔、潰瘍、強回聲及性質不均勻,同時,相對於發生於胃的小胃腸間質瘤,發生於十二指腸及小腸的小胃腸間質瘤更容易發生出血及穿孔。
因此,針對小胃腸間質瘤的治療,如果沒有臨床症狀及及高危EUS特徵: 包括邊界不規整、囊腔、潰瘍、強回聲及性質不均勻,可以暫不處理,臨床觀察,但應注意每6-12月複查一次內鏡超聲,而對於有臨床症狀及高危EUS特徵的小胃腸間質瘤,則採取手術切除的方式。對於發生與十二指腸及小腸的小胃腸間質瘤,也採取積極手術的態度。手術方式在有豐富內鏡操作水平的醫院,可以採取內鏡下切除的方式,但應避免腫瘤的破裂及擴散,同時腹腔鏡下手術切除目前正越來越多的應用,相對於開腹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
發現疾病,積極正確對待,才能獲得更多的健康,胃病雖小,不要諱疾忌醫,也不要恐慌害怕,有了正確的認識和治療,才是好的方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