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醫學科 副主任醫師 齊惠濤

  古人云:不治已病治未病。所謂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變兩個方面,且把治未病作為中醫治療的更高境界。近兩年我在臨床工作中,有意識地開展了“未病先防”的治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有了一些新的體會,現報道如下。

  病例選擇以所認識的朋友及同事為主,共13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這些人都在正常地工作,生活,在實際生活中,他們都是“沒有”病的人,也就是所謂的亞健康人群。

  治療方法採取針刺或耳穴壓豆,取穴以肝俞、膽俞、太沖、丘墟為主,輔以大陵、足三裡等,耳穴以神門、肝、膽、內分泌、皮質下、脾為主。一般一週一次或兩次,以10次為1個療程。

  治療效果的評價以病人的自我感覺、精神狀態為主,以舌苔、脈象的變化為輔。

  所謂亞健康狀態,是指無器質性病變的一些功能性改變,又稱第三狀態或“灰色狀態",因其主訴症狀多種多樣,又不固定,也被稱為“不定陳述綜合徵"。它是人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過渡階段,在身體上、心理上沒有疾病,但主觀上卻有許多不適的症狀表現和心理體驗。從亞健康產生的原因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環境壓力和人的自我調節能力是與亞健康密切相關的外部和內部因素。

  《黃帝內經》說:“喜怒傷氣,寒暑傷形”;“百病生於氣”。也就是說情志變化太過,則病從內生,直接損傷五臟氣機;而六淫傷人是先侵犯人體的肌表。因為此類人群的不適主要是由於精神高度緊張、壓力過大引起,所以在治療中,以調肝膽為主,配以心包經和脾胃經的腧穴,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當然,在開展“治未病”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困難。我有一位外國朋友,身體很好,整天活躍在運動場上,但這人是出了名的脾氣很爆的人。一次他要求我幫他把把脈,他的脈弦勁有力,但無柔和感。於是我對他說,他應該鍼灸調理調理,瀉一下肝火,控制點情緒,不然對他的身體不好。但他認為他的身體好著呢,不需要治療。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一年後他得了腦血栓,那年他才35歲。

  在臨床中,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它既反映了治未病的宗旨,又說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只是現在能意識到這點的人比較少,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應大力宣傳治未病,以真正做到治病救人、造福人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