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一種常見惡性腫瘤。亞洲地區的日本、韓國及我國是胃癌高發區,我國每年新發病例約40萬例,佔世界總髮病例數的42%。
研究發現
至2005年胃癌成為中國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首位的惡性腫瘤。據最新統計,儘管在過去10年裡胃癌全球發病率呈總體下降趨勢,其死亡率仍高居全球癌症第二位。
胃癌防治,危險因素很重要
流行病學及相關研究顯示,環境和飲食因素,感染因素,宿主自身因素,均與胃癌有密切聯絡。
飲食因素
亞硝胺致病是胃癌的發病經典學說,不當飲食、吸菸等使人們暴露在亞硝基化合物的影響之中,增加胃癌的致病風險。天然食物存在的亞硝胺含量甚微,外源性亞硝胺主要是通過攝入醃臘肉食品、熏製食品及蜜餞類食品獲得,所以要減少相關食品的攝入。酒精對胃癌的促進作用同樣不容忽視。世界衛生組織將內源性乙醇產生的乙醛視為Ⅰ類致癌因子。乙醛是酒精發酵和乙醇氧化的關鍵中間物質,同時也是菸草中含有最多的致癌物質。所以控制菸酒的攝入可以明顯降低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感染因素
Hp感染與胃癌發生密切,Hp誘發的炎症是引發胃癌的危險因素之一。胃癌高發的地區,Hp感染率也高,但並非所有感染均會導致胃癌。針對性的清除Hp感染,不僅能降低胃癌發生率,對慢性胃炎的恢復也有積極作用。
宿主因素
宿主因素即患者的個體因素,胃癌的發生過程複雜,通常與相關基因的變化有關。癌基因對胃癌有促進作用,發現胃癌時,儘早就醫檢查,找到靶向藥物能有效遏制胃癌的發展。
慢性萎縮性胃炎被列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狀態,而在其基礎上伴發的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稱為胃癌的癌前病變,而上述因素既是胃癌發生的危險因素,也是導致萎縮性胃炎的誘因。
有效的糾正不良生活方式、定期複查幽門螺桿菌,找到對胃癌起關鍵作用的靶基因,對降低胃癌發病率,改善胃癌預後均有積極作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