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低鈉鹽是送命鹽”的訊息傳遍朋友圈,其主要內容是:“急診的高鉀血癥越來越多,追問病史,許多人都食用低鈉鹽,低鈉鹽就是高鉀鹽,是送命鹽。”那麼,“低鈉鹽”真是“送命鹽”嗎?如何健康地食用每日必需的食鹽呢?
食用低鈉鹽因人而異
所謂低鈉鹽,是以碘鹽為原料,再新增一定量的氯化鉀和硫酸鎂,從而改善體內鈉(Na+)、鉀(K+)、鎂(Mg2+)的平衡狀態,它又叫低鈉高鉀鹽。與普通鹽相比,它用鉀代替了部分鈉,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鈉的攝入,增加鉀的攝入。這樣的鹽長期食用,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日食鹽量應少於6克,可現在人們日食鹽量平均在12克左右。按此標準,人們大多吃得鹹,而且肉吃得多、菜吃得少、許多包裝食品裡還暗藏隱形鹽。這樣使得鈉的攝入量高於正常需求量,引發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從這個角度講,低鈉鹽的確是健康鹽,對維持人體鈉鉀平衡有一定幫助。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食用低鈉鹽。“對於嚴重腎功能不全者比如尿毒症患者,或者服用某些影響鉀離子代謝藥物的人來說,不適合食用低鈉鹽。”腎臟病人,尤其是排尿功能出現障礙的患者,如果較多的鉀不能有效排出體外,堆積在體內會造成高血鉀,容易導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驟停而危及生命。另外,高鉀血癥的患者也不能食用低鈉鹽。劇烈運動、感染、大面積燒傷、創傷、酸中毒、腫瘤接受大劑量化療,癲癇持續狀態,因細胞內鉀大量釋放入血液,攝入鉀增多,也容易造成高鉀血癥。
眾多鹽品如何選擇
在市區各大超市食鹽貨架看到,“碘鹽”“無碘鹽”“低鈉鹽”“井鹽”等鹽品種豐富多樣。“原來一直吃低鈉鹽,說對高血壓患者有好處,現在網上又說不好,真不知吃什麼了。”。
除了低鈉鹽外,還有其他鹽類也令很多市民糾結,如“碘鹽”和“無碘鹽”。那麼,到底應該是低碘飲食還是高碘飲食呢?長期低碘和長期高碘飲食,甲狀腺都是“受害者”,都可誘發甲狀腺疾病,只是甲狀腺疾病的型別有所差別。
“食物中缺乏碘可導致甲狀腺腫大,久而久之就會出現甲狀腺結節。隨著加碘鹽的普及,因碘缺乏導致的甲狀腺結節已大為減少,但是碘攝入過多也會增加甲狀腺結節的發生。”沿海城市的食物中富含碘,海產品、蛋、奶、肉等食物中均含有豐富的碘元素,所以市民只要正常飲食,最好不要再額外用加碘鹽。而對於已經患有甲狀腺結節的市民來說,因個體情況不同,應諮詢醫生,再調整飲食結構。
控制鈉的攝入總量是關鍵
低鈉鹽的問世,似乎解決了高血壓患者食鹽的後顧之憂。但低鈉鹽中鈉含量降低,口味也更淡了,人們在烹調時往往需要加入更多的低鈉鹽,才能獲得和普通鹽一樣的口味。還有市民認為低鈉鹽用多少都無所謂,結果口味反而比以前更“重”了。這樣一來,鈉沒減少,反而鉀含量增多。對一些高血壓患者,不但起不到控制血壓的作用,還可能導致血壓升高。
事實上,真正影響健康的是每天攝入鈉的總量。我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日食鹽量應少於6克,因此,控制口味,選擇新鮮多樣化的清淡飲食,才是護生保健康的根本。尤其是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即使使用低鈉鹽也要適量,最好保持和普通鹽用量的一致,才能起到控制血壓的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