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輕的父母由於沒有經驗,常被孩子突如其來的排便行為弄得尷尬至極,還以為本來如此,聽之任之。其實,嬰兒排便是有規律可循的,既與嬰兒的生理特點有關,又與嬰兒的飲食特點有關。尤其是遇到一些寶寶的異常排便狀況時,媽媽們應該如何巧妙應對呢?
1、腹瀉
通常嬰兒的糞便較欽,排便次數較多。每天可達4—5次,甚至可達8—9次,然而只要寶寶精神好,體重正常,沒有食慾不振酌現象,父母就不必擔心。
寶寶剛開始新增新的輔食,也會有腹瀉的情況,這時家長注意不要再加以前末新增過的輔食或增加食物的量,通常過了2—3天后,腹瀉自然痊癒,如情況仍未改善,可去醫院檢查。
當糞便發出惡臭,且摻雜著許多血絲、膿或黏液,並有發熱或嘔吐的症狀時要去醫院診治,最好用於淨的小瓶裝些糞便一同帶去。
較嚴重的腹瀉有時會因體內暫時失去水分而造成脫水的情況,表現為口脣乾燥,尿量減少,甚至尿不出尿來,眼窩凹陷,哭淚少或無淚,嗜睡或驚厥、昏迷等。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腹瀉時主要為寶寶補充鹽水、茶、飲料等,或者喂蘋果汁,但注意橘子汁等柑橘類飲料會使腹瀉加重,應避免。其次,可請教兒科醫生,諮詢喂牛奶時是否要對牛奶進行稀釋或脫脂處理,喂牛奶的時間耍間隔4小時以上,儘量減少寶寶腸胃的負擔。
2、便祕
①主要表現:嬰幼兒便祕主要看質和量以及對寶寶有無不良影響,而不是以大便的次數來確定。每個寶寶排便的情況都不一樣,同時與寶寶吃的乳類、量等有關係。一船情況下母乳餵養嬰兒大便次數較喂牛奶兒多,牛奶餵養兒大便硬度較母乳餵養兒高。如果寶寶2—3天無大便後,輕輕鬆鬆排一次一般硬度的糞便,量也正常,又無任何其他不適,則不能認為是便祕,父母就不必扭心。如果大便乾燥,量少又難以排出,甚至排便時寶寶煩躁、哭鬧,重者懼怕排便,這屬於病態。常見的便祕原因有腸梗阻、巨結腸、飲食不當、發熱及甲狀腺功能低下等。
②應對技巧
注意飲食多樣化,多飲水,多食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汁或蔬菜泥,如南瓜汁、菠菜汁、胡蘿蔔汁等。牛奶的調配應按說明,不可隨意提高濃度。
生活有規律,養成早晨起床後大便的習慣。
發生便祕時,可做紙捻蘸上少許香油或石蠟油,插入肛門1釐米處刺激肛門使糞便排出。把肥皂燙軟捏成子彈頭狀,用手塞人肛門保留2—3分鐘,也會收到良好效果。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用開塞露或生理鹽水灌腸。
如系肛裂、巨結腸、甲狀腺功能低下所致,應去醫院。
3、血便
寶寶排便時偶爾徘出血便,不必太擔心。因糞便太硬時常會磨破肛門出血,多在便後滴幾滴血。可用軟紙或布擦乾淨或用溫水洗淨,也可用呋鋅膏徐擦保護肛門,如肛門腫大、脫落則要去醫院就診。
糞便摻雜著黏液或血液,如果寶寶精神好,不發熱,可能是過敏所致(如對牛奶過敏)。
如出血量不多,不必擔心.如出血量偏多應去找醫生。
如果寶寶糞便中經常有少量血絲,並且有面黃、納差等貧血現象,要注意可能是寄生蟲感染、腸息肉等,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驅蟲、治療貧血或手術。腸套疊或痢疾排出的血便,大便中摻雜血液、黏液甚至膿液,寶寶多有哭鬧、發熱、嘔吐現象,必須立刻去醫院,不要忘記帶上糞便。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