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症是指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症,可單獨存在,也可相互關聯。三高症已成為人類致命的“頭號殺手”。在中國人中,與三高症相關的死亡人數佔總死亡人數的27%。對三高症患者而言,正確的服藥時間尤為重要。
一、降血壓藥物
1、人體血壓節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為了工作和休息的需要,正常生理情況下,人體血壓24小時之內是有一定節律波動的。清晨4~5時血壓開始上升,6~8時達到全天最高峰後平穩下降;16~18時再次出現一個小高峰,其後緩慢持續下降,0~2時達低谷並維持到4時~5時。全天呈現“晝高夜低、雙峰一谷”的特點。
2、杓型和非杓型血壓
根據夜間血壓下降的情況,可將血壓節律分為四種:①杓型血壓:夜間血壓較白晝降低10%~20%;②非杓型血壓:夜間血壓較白晝降低0~10%;③超杓型血壓:夜間血壓較白晝降低>20%;④反杓型血壓:夜間血壓不降低甚至高於白晝水平。
除杓型血壓外,其它3種模式均為異常血壓節律。血壓的杓型節律有益於適應機體活動規律,並保護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具有非杓型血壓節律的高血壓患者被認為是易併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3、杓型高血壓服藥時間
一般而言,口服降壓藥物多在服藥後30分鐘出現,2~3h後作用最強。為有效平穩控制血壓,峰前給藥降壓效果最好。
對杓型高血壓患者,如服用一日1 次的長效抗高血壓藥,以晨7 時服藥最好;如服用每日2 次的抗高血壓藥物,則以晨7 時和下午3~6 時為好。
杓型高血壓者應用抗高血壓藥不宜在睡前或夜間服用,以避免血壓( 舒張壓) 於夜間的睡眠中過低導致組織灌注不全而誘發缺血性腦卒中,尤其是老年人。
4、非杓型高血壓服藥時間
對於非杓型高血壓患者,如服用一日1 次的長效抗高血壓藥,應晚上8時服藥,能明顯改善患者非杓型血壓節律;相反晨7 時服藥則使非杓型血壓節律有加重的傾向。
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到醫院做下血壓監測,弄清楚自己是杓型血壓還是非杓型血壓後,再進行個性化用藥。此外高血壓患者應注意監測用藥後各時間點的血壓變化情況,防止出現心腦血管事件的情況。
二、他汀類降脂藥
1、膽固醇來源和危害
膽固醇來源於體外或體內兩條途徑,前者靠飲食中攝取,後者主要在肝內合成。若體內的膽固醇過剩,則會沉積在動脈血管壁內,產生粥樣硬化斑塊,使血管腔逐漸變窄或阻塞,引起所供血的組織器官缺血或梗塞。
2、他汀類降脂藥服藥時間
目前臨床上應用最為廣泛的“明星”類降脂藥物為他汀類降脂藥。如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他汀類降脂藥可以競爭性抑制肝臟膽固醇合成的關鍵酶——HMG-CoA還原酶。因為肝臟合成膽固醇在夜間2~3時最活躍,所以他汀類降脂藥宜臨睡前服用。
阿託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半衰期較長,一日一次給藥,可在一天中任何時候服用。
3、他汀類與貝特類降脂藥合用
他汀類降脂藥如與貝特類( 主要是吉非貝齊) 聯合治療混合型高脂血症,為避免肝酶競爭性相互作用產生肝酶代謝、橫紋肌溶解和肌痛等不良反應。應早、晚或間日交替服用。
三、口服降血糖藥
降糖藥物的服用時間,主要與降糖藥的類別和就餐時間有關,絕不能一概而論。錯誤的服藥時間,不僅達不到理想的降血糖的效果,還會引起低血糖等不良反應。
1、促胰島素分泌劑
本類藥主要作用為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但先決條件是胰島β細胞還有一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島素的功能。
◆常用的磺醯脲類降糖藥有:格列吡嗪、格列齊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本類藥物可引起嚴重的低血糖反應,需在餐前20~30分鐘內服用。
◆常用的非磺醯脲類促胰島素分泌藥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在口服後30分鐘內即出現促胰島素分泌反應,所以通常在餐前0~15分鐘內服用。
2、胰島素增敏劑
本類藥物能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島素抵抗、保護胰腺功能。但是,在某些患者中有導致或加重充血性心衰的危險。
常用的胰島素增敏劑有:吡格列酮、過格列酮。本類藥物單獨應用時不發生低血糖反應,服藥與進食無關。
3、二甲雙胍
二甲雙胍不僅可降血糖,還可改善胰島素抵抗和脂質代謝,使體重減輕,延長生命和減少致殘率和病死率。
◆二甲雙胍腸溶片:0.25g~0.5g/次,2~3次/日,日劑量:1~1.5g,最大2g;進食時或餐後服。
◆二甲雙胍緩釋片 :開始用量通常為每日一次,一次0.5g,晚餐時服用;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2g。如果每日一次,每次2g不能達到滿意的療效,可改為每日2次,每次1g,進食時或餐後服。
4、α-糖苷酶抑制劑
常用的α-糖苷酶抑制劑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本類藥物與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競爭碳水化合物水解酶,抑制雙糖轉化為單糖,從而減慢葡萄糖的生成速度並延緩葡萄糖的吸收,需在餐前即刻服用或與第一口主食咀嚼服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