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一側乳頭萎縮,另側水腫多見於大腦額葉底部的腫瘤或膿腫,如頸內動脈瘤、嗅溝腦膜瘤、顱前凹顱底腦膜瘤、顱咽管瘤等。其他如頸內動脈梭形擴張、頸內動脈硬化、顱前凹部外傷、顱前凹蛛網膜炎等亦可引起一側視乳頭萎縮,另側水腫。由於一側視神經首先受腫瘤直接壓迫而萎縮,以後因腫瘤繼續增長而產生顱內壓增高,致使健側視乳頭也出現水腫。容易混淆的症狀有哪些呢?
  1、硬膜下血腫
  額葉硬膜下血腫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可見於任何年齡,多有明顯的外傷史,在傷後不久或數月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侷限性體徵不明顯,但精神症狀較明顯,少數病人可有癲癇發作。特別是慢性或亞急性硬膜下血腫,根據臨床表現較難與腫瘤鑑別,常需藉助於造影檢查和CT檢查方能明確診斷。額葉硬膜下血腫作頸動脈造影時,在前後位像上,大腦前動脈向對側弧形移位,大腦中動脈下壓並向內側有不同程度的移位,並可見血管與顱骨內板間常有一半月狀無血管區。CT對血腫的定位十分有用。
  2、額葉膿腫
  額葉膿腫與腫瘤的臨床症狀和體徵基本相同,但腦膿腫多繼發於身體其它部位的感染病灶,起病急,多有發熱史,周圍血像和腦脊液多形核白細胞增高。頸動脈造影的微血管-靜脈期約有50%的腦膿腫可顯示其壁呈現一均勻的不透光區,可視為腦膿腫的特徵性改變。腦膿腫CT檢查顯示邊緣清楚的低密度區。而腫瘤一般為高密度區,容易鑑別。但確有少數腦膿腫術前難以與腫瘤相鑑別,到手術探查時才能確診。

  3、顱咽管瘤
  顱咽管瘤多見於學齡兒童和20歲以前的青年,很少見於成年人。而額葉腫瘤多見於成年人。顱咽管瘤首發症狀多見於內分泌功能障礙,兒童常見於生長髮育遲緩,成年人多見於性功能減退。而額葉腫瘤無上述症狀,其早期症狀多為精神障礙,而顱咽管瘤病人精神症狀少見且表現較輕。額葉腫瘤多引起視乳頭水腫,早期無視力障礙,晚期視神經繼發性萎縮時,則出現視力障礙。而顱咽管瘤多見視神經原發性萎縮,而較早期則伴有視力障礙。顱咽管瘤在鞍上或鞍內常有蛋殼樣鈣化並伴有蝶鞍形狀及骨質的改變,而額葉腫瘤很少有鈣化,而少數有鈣化的腫瘤,其鈣化斑的部位及表現形狀沒有顱咽管那樣典型。
  4、垂體腫瘤
  垂體腺瘤多見於成年人,其主要症狀是垂體功能障礙,雙顳側偏盲,頭痛、視神經呈原發性萎縮。有的病人表現肢端肥大症,蝶鞍多呈球形擴大,診斷不難。但當腫瘤巨大向鞍部發展時,病人可出現精神症狀、癲癇發作。當腫瘤影響內囊、大腦腳或壓迫大腦前動脈、大腦右動脈影響其血液迴圈時,可出現偏癱。應注意與額葉腫瘤相鑑別。另外額底部腫瘤常有視力、視野變化,亦應注意與垂體腫瘤鑑別。
  5、嗅溝腦膜瘤
  嗅覺障礙和精神異常是嗅溝腦膜瘤的主要臨床特徵,另外頭痛、視力減退、癲癇發作也是常見的症狀。額葉腫瘤除少數額葉底部腫瘤外,很少出現嗅覺障礙和視力障礙。嗅溝腦膜瘤的顱骨平片常發現顱前窩骨質異常或腫瘤鈣化,雙側頸動脈造影,血管移位雙大腦前動脈為主。側位像上大腦前動脈呈弧形向上方移位,血管與顱前窩底線距離加寬,額極動脈呈弓背向上為弧形。大腦中動脈移位不明顯,甚至接近正常。頸內動脈鞍上段稍向後傾,有時可向後下移位,致使虹吸段變偏。在側拉像上常見到眶頂動脈受壓向下移位。根據上述特點不難與額葉腫瘤相鑑別。

  6、鞍結節腦膜瘤
  其首發症狀多為視力障礙,次為頭痛。晚期可出現內分泌障礙,亦可出現嗜睡、幻嗅、嗅覺喪失等症狀。凡成年人出現單眼或雙眼顳側偏盲,視神經呈原發性萎縮,蝶鞍無明顯改變,皆應懷疑鞍結節腦膜瘤,應注意與額葉底部腫瘤鑑別。
  7、側腦室腫瘤
  側腦室腫瘤比較少見。其臨床症狀因腫瘤位置和大小而異。其首發症狀多為頭痛,性質為間歇性或陣發性加重,嚴重時可出現噁心、嘔吐,視力障礙。病人亦常有癲癇發作和肢體運動障礙。顱腦超聲波檢查和腦電圖檢查90%有一側大腦半球佔位性病變表現,腦室造影和腦血管造影有定位、定性價值,易於額葉腫瘤鑑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