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瞼呈紫紅色是第二節皮肌炎面板症狀,最初面部出現浮腫性紅斑,特別是在眼瞼呈紫紅色,面頰部可有脂溢性皮炎樣的瀰漫性紅斑。皮肌炎的預防方法有哪些呢?
1、儘量避免日光直接照射(主要時紫外線),外出時帶帽子、手套、長袖衣服或打傘等。
2、不用化妝品、染髮劑。
3、避免接觸農藥及某些裝飾材料。
4、育齡婦女在病情不十分穩定時應心意儘量避免妊娠和人流,生育應在醫師提導下。
在無腫瘤併發的病例,皮質類固醇治療有效,一般成人劑量相等於潑尼鬆60~100mg/d,約為1mg/(kg?d),重症病例或開始劑量無效,可增至1.5mg/(kg?d);兒童劑量通常較成人劑量增加些,為1.5mg/(kg?d)。症狀輕者可用較小劑量。根據臨床症狀,尿肌酸排出量和血清肌漿酶測定值作為應用皮質炎固醇增減劑量的參考指標,一般肌力恢復較肌漿酶和尿肌酸排洩量好轉遲緩數週。近年來重症病例採用大劑量甲基潑尼鬆龍衝擊療法(即靜脈滴注1g,連續3天,以後再改用潑尼鬆600mg/d)。約1/3病例對皮質類固醇治療效應不佳。免疫抑制劑特別是氨甲喋呤靜脈滴注合併皮質類固醇治療尤其對改善肌力有一定療效,環磷醯胺和硫唑嘌呤也可應用。其他非甾體類抗體炎藥物,蛋白同化激素如苯丙酸諾龍、抗瘧藥物(如氯化喹啉)和維生素E等亦可輔助試用。重症病例可靜脈補給複方氨基酸注射液,三磷酸腺苷、輔酶A和能量合劑。近亦有應用環胞菌素、血漿透析等獲得一定效果。此外物理療法,在急性期嚴重炎症時進行被動運動防止軟攣縮,每日二次,不鼓勵主動運動;在恢復期鼓勵進行速度緩慢主動運動。其他可酌情采用按摩、推拿水療,透熱電療等以防止肌肉萎縮和攣縮。對功能消失患者進行康復治療訓練。
在成人特別是40~50歲以上患者,必需詳細地檢查有無腫瘤的伴發,如果發現腫瘤需予以徹底治療,可改善和緩解皮肌炎症狀。如果當時未發現,亦應每隔3~6個月定期隨訪甚為必要。
對小兒皮肌炎患者,需儘量去除一切可疑病灶,並採用抗生素合併皮質類固醇治療,可獲良效。
本病病程大部分病例為慢性漸進性,在2~3年趨向逐步恢復,僅少數死亡,故少數發作急性呈顯著乏力的病例,多數預後不良,常由於併發感染死亡。另有小部分病例呈反覆發作,加劇與緩解交替進行,最終獲得緩解。
本病併發腫瘤的百分數從9%至52%不等,一般在40歲以後,發病年齡愈大,伴發腫瘤的機會越大,有報導在50歲以上男性患者中可高達71%,Schuerman複習文獻的344例,12%伴發惡性腫瘤、William報告為15%,Gallen為24%,皮肌炎患者伴發惡性腫瘤的發生率遠超過多發性肌炎患者伴發的。有人認為與皮肌炎患者應用免疫抑制劑後有關。作者報導的135例中有12例(8.89%)伴發,大多先有皮肌炎,隨後發生腫瘤。發生腫瘤的部位依次為胃、卵巢、子宮、膽囊、鼻咽、肺、食管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