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拔火罐都是以防病治病、強壯身體為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也是鍼灸治療中的一種重要療法。拔罐療法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特定拔罐部位,產生刺激經絡穴位,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拔火罐常用於感冒、頸肩腰腿疼痛、肥胖、頭痛、中暑、青春痘、胃脘痛及慢性疲勞綜合徵等疾病的防治。拔罐療法因其操作簡單方便,經濟,患者無痛苦,療效顯著,而在民間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
拔罐有助祛溼解暑
三伏天,炎熱之外還帶溼。暑溼易侵經絡,致經脈阻滯、暑閉氣機、臟腑功能失調等。而且在酷熱季節,久嘆空調也會導致人體產生各種不良反應,如腰頸背痛、關節疼痛、患上感冒,等等。醫生介紹,拔火罐不僅能起到養生的作用,還能預防以上問題的產生,達到祛溼、解暑、逐寒的功效。
拔罐療法具有發汗解表、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溫經散寒等功效。夏季拔罐除了解暑溼外,也有利於解決空調環境導致的汗孔閉塞,暑熱內蘊不能發散,從而引起各種暑夾寒溼之症。拔罐產生的真空負壓在經絡穴位上,可將毛孔吸開並使面板充血,將體內的病理產物從面板毛孔中吸出體外,從而使經絡氣血得以疏通,臟腑功能得以調整,達到祛溼、解暑、逐寒等防治疾病的目的。
罐印顏色說明什麼?
拔罐除了防治疾病之外,對於身體狀況、體質問題等都有所反映,這一點能在起罐後據根據面板的印痕、印跡、形狀、顏色等判斷。但醫生提醒,這些只能作為參考,具體診斷和治療要先經醫院檢查。
1、起罐後,沒有罐跡,或者雖有罐跡但立即消失,面板恢復如常,提示身體基本正常或病邪較輕。
2、罐印鮮紅而豔,表明為熱症、實症、炎症。
3、罐印呈白色,表明為虛症,氣血虧、功能低下。
4、罐印呈紫色伴有斑塊,表明為淤症,舊病、氣滯血淤之症。
5、罐印呈青色,則表明為寒症。
6、罐印紫黑且暗,表示有血淤,如行經不暢、痛經等。
7、罐印發紫,伴有斑塊,且印跡數日不退,一般提示有區域性寒凝血淤,病程已久。
8、走罐後出現大面積黑紫印跡,提示感受風寒。
9、拔罐後容易起水泡的,提示溼氣較重。
拔罐後,面板上的紫斑一般兩週能消失。
拔罐也要“對症”
目前,拔罐方法最常用有抽氣罐法、火罐法,根據需要,在具體運用火罐時,還有走罐、閃罐等方法。因此,拔罐可不是把罐子往背上一放就完事了。夏季拔罐需要針對病症,結合相對應的經脈位置或疼痛的部位來進行,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醫生介紹了幾種常見疾病的拔罐療法。
1、感冒:取背部督脈和膀胱經穴位為主,採用走罐或留罐法,在大椎、風門、肺腧等穴位上用閃火法拔罐。拔住後,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覆多次,待面板潮紅,將火罐停於大椎、風門、肺腧等穴,留罐10分鐘後起罐。操作時應注意輕吸,勿刺激過強,面板潮紅即可。拔罐後最好蓋住背部,免得受寒。
2、背腰痛:背腰痛與感受外邪、跌倒損傷或勞欲過度等有關。在腰背部疼痛部位用走罐法,先在腰背部均勻塗抹萬花油,將中號玻璃罐放在疼痛部位上,緩慢沿疼痛部位周圍推進或拉回,如此往返推拉10-15次,反覆操作,直至面板變深紅或紫色為度。
3、肥胖:拔火罐有一定的減肥功效,可以作為減肥的一種手段,配合控制飲食和加強運動,效果會更佳。拔罐減肥是通過刺激腧穴、調整經絡達到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取得減肥效果的。取穴為:脾俞、胃俞、大腸俞、肺俞、天樞、水分、滑肉門、中脘、氣海、帶脈、足三裡、豐隆、曲池,可用抽氣罐或火罐拔以上穴位。
醫生提醒:玻璃罐臨床用得較多,能及時觀察面板的變化情況,但玻璃罐是用火來造成負壓的,家庭使用火罐治療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橡膠罐使用相對簡單,但吸力不好掌握,也不能觀察到面板的情況。家庭用罐選擇真空罐比較合適。
家庭拔罐不可隨意而行,要經醫生指導並謹守以下注意事項
1、拔罐時室內最好保持20℃以上的溫度,吃得過飽、過度勞累、飢渴時不宜拔罐。
2、拔罐要選擇適當體位和肌肉豐滿的部位,儘量避開骨胳、毛髮較多以及大血管分佈的位置。
3、根據所拔部位的大小而選擇適宜的拔罐工具。
4、留罐時間不宜太長,一般留罐10-15分鐘,夏季一般10分鐘即可。而大罐吸拔力強,可適當縮短時間。
5、用火罐時注意勿灼傷或燙傷面板,若因燙傷或留罐時間太長面板起水泡,小的無須處理,僅敷以消毒紗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較大的,到醫院處理,以防感染。
6、高熱抽搐者以及面板有過敏、潰瘍者不宜拔罐。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