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奶的路途很辛酸,追到心碎,追到自我懷疑,但這都是選擇做媽媽的必要擔當,下面我們將為追奶的媽媽指明前行的路,以避免陷入以下4個常見誤區。
一、脹奶or沒奶,傻傻分不清楚
有些媽媽以為不脹奶就是沒奶。但其實媽媽們體質有別,很多產後初期喂不喂都泌乳,於是經常脹奶。這樣的媽媽通常要經過幾個月甚至半年以上,乳房才能“學會”孩子吃的時候泌乳,不吃的時候不“瞎泌乳”。而有的媽媽,產後直接就達到了這種“供需平衡”的狀態。後者幸福啊!奶結風險小。
不一定非要奶脹了才能餵奶,因為有很多媽媽產後從來不脹奶的,但不一定是沒奶。要知道,母乳是寶寶吸吮的時候,刺激了泌乳素和催產素的分泌,泌乳素指導乳泡泌乳,催產素指導輸乳管把乳汁擠壓向乳頭方向。然後寶寶才能吃到嘴裡。也就是說,不喂就沒有。
二、為了追奶,什麼方法都試
有的媽媽喝湯容易脹奶,或者吃某種食物容易脹奶,就認準了一直吃。但脹奶不等於奶多,不過是在孩子不吃的時候,乳房也泌乳了而已,是泌乳時間上的錯位,是“奶多”的假象。我喂雙胞胎,從來都不等脹奶再喂。不要以為整個哺乳期都是每天脹脹的,除了猛吃猛喝外——這些做法都會帶來額外風險,有的媽媽甚至是吸奶器的發燒友。這裡得清楚,吸奶器使用不當會損傷乳頭,造成奶結,野路子催乳師也可以做到這些,喝湯猛吃讓媽媽自己貼一身肥膘,奶水油膩孩子拉稀。最鬱悶是追奶沒用,打擊媽媽自信倒是有效。
三、過度關注寶寶睡眠,導致媽媽作息紊亂
孩子不是一次吃飽,吃飽就睡2小時,迴圈往復的。新生兒的胃只有3-5ml,滿月時不到30ml,少吃多餐,勤吃勤睡,是多數小嬰兒的方式,也是最適合他們吸收營養和休息的方式。“以為”中的寶寶有,但只是少數。所以講要按需餵養。
以為孩子哭就是因為餓。吃飽睡足的健康新生兒確實應該情緒愉快——但是,是在嬰兒的心理需求也得到滿足的前提下。嬰兒需要和母親接觸,需要想吃就吃,不想吃不吃,想睡就睡,不想睡時有豐富的玩耍,且媽媽的情緒是孩子最大的成長環境.在一餵奶就焦慮的媽媽懷裡,孩子會不安的。
見過很多媽媽說,孩子吃不飽,表現是睡不好,比如白天睡一會兒就醒,晚上入睡困難。其實寶寶這個時候還沒有建立正常作息規律,媽媽們不要太在意了,順其自然就好,否則適得其反,還會影響自己的作息,導致奶水減少。
四、寶寶吮吸次數太過頻繁
聽說追奶要勤喂,於是沒日沒夜的喂。其實在保證減了奶粉的情況下,媽媽按需哺乳就好,孩子想吃就喂,不想吃不喂。孩子會因為餓而自動吃的更頻,勤喂仍然是以按需為底線的,過度勤喂會把孩子和自己都弄煩,很焦慮時不要喂,把孩子給別人哄哄,自己散心一會兒,調節好情緒再喂。
母乳餵養只是育兒過程的一個方面而已。寶寶需要的也不僅僅是奶,而是一個媽媽。確保做對追奶的技術,然後讓結果順其自然,享受和孩子的相處就好。當然,更要多學習技術和經驗,這樣"順其自然"才能造就積極樂觀的心態,而不是自我安慰。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