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腔粘連症的病理表現為子宮腔的廣泛粘連,多見於人工流產和清宮手術後,偶見於急性宮頸炎後。宮腔粘連是否引起不孕呢?您的不孕是否就是宮腔粘連的原因呢?
宮腔粘連對懷孕有多少影響?
子宮,顧名思義即“孕育子代的宮殿”。正常的子宮呈前後略扁的倒置梨形,四周是較厚的肌肉,中間有腔隙,腔隙表面被覆的組織即為子宮內膜。當子宮內膜受到機械性的損傷或感染等病理因素的破壞,造成子宮內膜區域性缺失或纖維化,導致子宮腔前後壁間發生粘連,宮腔失去了正常形態,即為宮腔粘連。
宮腔粘連最初由Heinrich Fristch(1894)所描述,並認識到該疾病能夠導致繼發性閉經,直到1948年,Joseph Asherman才發表了一系列的文章來描述宮腔粘連的病因、症狀和影像學圖片,也因此將該病命名為Asherman綜合徵。從此以後全世界關於宮腔粘連的報道不斷增加。
宮腔粘連不是簡單的形態學改變
宮腔粘連,在組織學上表現為正常子宮內膜的缺失,子宮內膜纖維化,腺體被無分泌功能的柱狀上皮細胞覆蓋,有些間質還有可能發生鈣化或骨化,腺體變得非常稀少或無活性,大部分內膜組織缺乏血管而呈疤痕化,對激素的刺激無反應。
而子宮內膜是受精卵紮根的“土壤”,精子和卵子結合受精後形成胚胎,同時,子宮內膜也在積極準備著迎接胚胎的到來;當胚胎和子宮內膜的發育步調一致時,胚泡和處於接受狀態的子宮內膜就會進一步親密接觸,最終胚泡鑽入子宮內膜層,胚胎滋養層與子宮內膜建立了緊密的聯絡,開始生根發芽啦,這就是胚胎的著床。一旦發生了宮腔粘連,缺失的子宮內膜就會影響受精卵在宮腔內“安家落戶”,導致不孕;另外,缺少血供及激素支援的內膜也無法為胚胎提供足夠的養分,導致胚胎反覆種植失敗,胚停、流產等不良妊娠結局。
宮腔粘連和不孕的關係
導致宮腔粘連的原因主要是損傷,如人工流產的反覆宮腔搔刮,胚胎停止發育或引產後的清宮等;其次是感染如宮腔結核等。文獻報道,多次人工流產、刮宮所致的宮腔粘連發生率高達25%~30%,已經成為月經量減少、繼發不孕的主要原因。
宮腔粘連的程度與不孕也存在關係,有時很難預測不孕和流產的發生。健康強壯的胚胎會尋找宮內相對貧瘠的“土壤”,找到很小的一塊殘餘的綠洲,紮根生長。因此,在診斷中重度宮腔粘連或內膜瘢痕的患者,也偶然有懷孕的病例報道,當然這隻能靠運氣了。至今我們仍然無法精確評估和預測懷孕和胚胎著床的機率,這使得我們對患者既不能一概而論地否定懷孕的機會,也不能給予患者過高的期望值。
宮腔粘連的診療
診斷宮腔粘連常用的輔助檢查有超聲(推薦三維超聲)、子宮輸卵管造影及宮腔鏡檢查,而宮腔鏡檢查是診斷的金標準。在宮腔鏡直視下,不僅可以明確粘連的部位、範圍,還可以推斷粘連的性質和程度,為估計手術難易程度、判斷預後提供依據。宮腔粘連常規的治療方法為宮腔鏡下宮腔粘連分離術。對中、重度粘連者,分離術後需預防再次粘連,方法有術後雌孕激素序貫治療、宮腔內放置支架、宮腔置入防粘連生物材料、羊膜移植等。
據報道,重度宮腔粘連者宮腔鏡下粘連分離術後再粘連率高達62.5%,妊娠成功率僅22.5%~3.3%。重度宮腔粘連治療後容易再次粘連,常常多次重複手術,即使是解剖結構得到滿意地重建也並不能保證正常的孕育功能,就像沙漠化的土壤,寸草難生。因此,恢復子宮內膜正常組織結構和功能,對提高宮腔粘連患者子宮孕育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幹細胞在各種組織修復中發揮重要作用,已有將未分化幹細胞移植到損傷的骨關節、肝臟、心肌後,在體內成功誘導成相應細胞的報道。子宮內膜幹細胞的存在已相繼被國內外學者證實,因此,匯入幹細胞修復嚴重損傷的子宮內膜,恢復其正常組織結構與功能,可讓沙漠變綠洲,有望從根本上治療宮腔粘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