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診斷和治療都很困難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約90%為起源於腺管上皮的導管腺癌。其發病率和死亡率近年來明顯上升。5年生存率<1%,是預後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
胰腺癌早期的確診率不高,手術死亡率較高,而治癒率很低。進展期胰腺癌常伴有疼痛、黃疸、噁心、嘔吐、惡病質等症狀,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因此,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仍是胰腺癌治療的首要目的。
胰腺癌的綜合治療包括手術治療、放療、化療、微創治療、生物治療、中醫藥治療及其它治療。中醫藥療法作為胰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不僅可以明顯改善症狀,而且可以消滅抑制腫瘤。現將我的中醫治療胰腺癌的點滴體會彙總如下,供同道參考。
一、肝陽不足、寒溼內盛挾熱為胰腺癌的主要病機
胰腺癌古稱“伏樑”,中醫古典文獻中有關伏樑的病因病機多認是氣機不暢、脾溼困鬱。病因多源於七情鬱結、或飲食失調,久而肝脾受損,臟腑失和,脾運受阻,溼熱內蘊,瘀毒內結所致。若從脾從溼熱治療僅能改善部分症狀,不能消瘤,效果並不理想。
從臨床觀察發現,治療胰腺癌可從厥陰論治,該想法源於我曾治療的一位68歲男性胰腺癌患者,化療前每日大便1-2次,用吉西他濱化療後每日腹瀉近20次,往往便瀉褲中,苦不可言,用甘草瀉心湯、葛根芩連湯無效,改用烏梅丸後3日大便正常,疼痛緩解,食慾正常,體重增加,回頭反思發現胰腺癌主要症狀與厥陰病提綱相符,之後遂用烏梅丸加減治療胰腺癌效果很好。
為深入研究胰腺癌與厥陰病的關係,我們回顧性調查六年以來本院臨床收治的有明確診斷的100餘例胰腺癌患者,探討臨床症狀與分期、臨床症狀與部位有無相關性。結果提示從患者的首發症狀及就診症狀來看,胰腺癌患者的首發症狀和就診症狀大致相同,均為上腹飽脹不適、上腹痛、納差、消瘦、黃疸、腰痛、肩背痛、乏力、腹瀉、便祕、噁心嘔吐、腹部腫塊、口乾、發熱。
這些症狀中,僅黃疸在胰頭癌出現的頻率明顯高於胰體尾癌,而上腹飽脹不適、上腹痛、納差、消瘦、腰痛、肩背痛、乏力、腹瀉、便祕、噁心嘔吐、腹部腫塊、口乾、發熱症狀與腫瘤的分期、腫瘤的部位沒有明顯相關性。出現頻率較高的症狀為上腹飽脹不適,上腹痛,納差,消瘦,腰痛,肩背痛,乏力,首發症狀患者多伴有腹瀉、噁心嘔吐、腹部腫塊、發熱。
傷寒論厥陰病提綱所述“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腺癌的主要症狀與厥陰病提綱對照來看,其中上腹飽脹不適、上腹痛、食慾下降、腹瀉均符合厥陰病的臨床表現。
厥陰病的本質是肝陽虛,導致寒熱錯雜。肝主春,肝為陰盡陽生之髒,寒乍盡,陽始生,猶春之寒乍盡,陽始萌。肝中之陽,乃春生少陽之氣,始萌未盛,故易受戕伐而肝陽餒弱,形成髒寒。然又內寄相火,相火鬱而化熱,於是形成寒熱錯雜之症。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三症,乃相火內鬱而上衝所致。肝陽虛餒不得疏土,則有飢不欲食,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此為髒寒之徵。據此,胰腺癌主要病機為肝陽不足。
此外,胰腺癌極易肝轉移,“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此也可佐證胰腺癌主要病機是肝氣不足。同時發現胰腺癌容易周圍浸潤及淋巴結轉移,這符合中醫痰溼表現,所以可以說胰腺癌肝陽不足是本,寒溼內盛挾熱是標。
二、治療以溫陽散寒祛溼散結並舉,選用烏梅丸加減
目前治療胰腺癌的藥物多為清熱利溼散結中藥,偶有症狀改善、瘤體稍微縮小醫者便津津樂道,其實不然,中醫藥治療胰腺癌僅僅症狀改善、瘤體穩定是不夠的,必須瘤體消失方無後顧之憂,瘤體消失必須溫陽散寒祛溼散結並舉,祛溼散結以祛其邪,溫陽散寒以扶其正,寒溼得去正氣易扶,肝陽得扶寒溼易去,兩者相得益彰。
眾所周知,烏梅丸是厥陰病的主方,在溫肝的基礎上調其寒熱,寒熱並用。同樣烏梅丸也適合胰腺癌的肝陽不足、寒溼挾熱之證。肝藏血,主疏洩,體陰用陽。體陰是指肝藏陰血,以滋養肝體、涵斂肝陽、化生膽汁作用;用陽是指肝的功能而言,是以肝陰為物質基礎的。
烏梅味酸,性溫,入肝經,斂肝柔肝,且具有生髮之性,但不能生血,故配以當歸溫補肝血, 二者同補肝體,可助肝陽之用。人蔘益肝氣,附子、乾薑、細辛、桂枝、川椒五味辛熱之藥配合人蔘以溫陽益肝之用。肝之陽氣在生長階段易鬱而化火,故加黃連、黃柏清火熱之邪。且黃連配附子,一清熱燥溼一溫陽化溼,溼熱可盡除。乾薑、川椒溫中,可化中焦寒溼。細辛、黃柏合用起沉寒、清溼熱。桂枝溫心陽,推動陽氣上升。
簡單的慢性胰腺炎用烏梅丸就可解決,但胰腺癌屬沉寒痼冷之疾,非烏梅丸原方所能勝任。胰腺癌較之一般厥陰病,肝陽更虛、寒溼更重,同時兼有癌毒、邪熱、血瘀。方中可加用生黃芪補一身之氣血且擅長補肝氣。結合胰腺癌易出現肝與淋巴結轉移的特點,在治療時加用養肝之藥白芍,與當歸共用養肝血,調肝氣,減少肝轉移的機會;淋巴結中醫屬“痰核”,“痰核”病因多為寒溼、痰凝,烏梅丸中已有大量溫陽散寒燥溼之品,可再加貓爪草、海浮石、蜈蚣等化痰祛風之品治療淋巴結轉移。
腫瘤形成的根本原因雖然在於正氣不固,但腫塊形成必有毒邪蘊結,在治療過程中,僅用溫陽散寒祛溼藥物實難奏效,非攻不可中病,當予以毒攻毒之藥,可選用蟾皮、壁虎、斑蝥、龍葵、蜈蚣、小白花蛇等,“以毒攻毒”之藥多傷氣、傷胃,術後無瘤者、體弱者用藥宜少、用量宜輕、用藥時間宜短。
腫瘤發展迅速,體壯者可選2-3種藥物,量可大。胰腺癌多伴疼痛,說明血瘀是胰腺癌形成的主要病因之一,加乳香、沒藥以活血化瘀,而且活血類藥物可助肝之用,促進肝臟疏洩功能恢復,肝臟疏洩功能恢復,瘀毒結聚宜除,且痰溼、瘀毒不易結聚。
在胰腺癌的治療過程中,需加用抗腫瘤中成藥,如複方木雞合劑、金龍膠囊、華蟾素片、得力生注射液等。而且結合整體辯證外用溫陽化痰軟堅散結之品,藥用川烏,草烏,海藻,海浮石,川椒,貓爪草,膽南星,山慈菇,壁虎,肉桂各90g,麝香1g,濃煎外用,每日4-8小時,對消瘤、緩解疼痛、治療腹水都有很好的效果。
中藥基本方:
烏梅30-60g,當歸15g,細辛3g,川椒6-10g,桂枝15g,黃連3-10g,黃柏10-15g,黨蔘15g,乾薑10-15g,制附片10g(先煎),白芍20g,生黃芪30g,壁虎30g,貓爪草30g,海浮石50g,乳香10g,沒藥10g,雞內金30g;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
加減用藥及治療思路:
1、黃疸者加茵陳15g,配合芒硝1g、枯礬1g沖服;
2、上腹疼痛、腰痛甚者加痛點刺血拔罐;
3、便祕者加酒大黃10g;
4、上腹脹者加厚朴10g、大腹皮15g;
5、溼重口乾甚者加薏仁米30g、蘇梗15g,溼氣化則口乾緩解;
6、食慾差者對脾俞、胃俞、足三裡刺血拔罐艾灸;
7、腹瀉者加赤石脂15g、石榴皮15g,同時加大烏梅用量至60g;
8、噁心嘔吐者加旋復花15g、代赭石15g;
9、氣虛乏力甚者加艾灸氣海、關元;
10、陰虛甚者加知母15g;
11、瘀血甚者加莪術10g,水蛭6g;
12、合併腹水者加大腹皮15g、龍葵10g,去川椒易川椒目10g,同時與細辛3g、川椒目10g、龍葵10g、桂枝10g、生黃芪10g共研細末敷臍部,外接艾灸,每日一次,每次2小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