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及人們對生活質量的重視,骨質疏鬆症日漸成為困擾老年人的一個社會問題。骨質疏鬆性骨折是骨質疏鬆症的嚴重後果,由於骨量減低、骨強度下降、骨脆性增加,日常活動中由輕微損傷即可造成脆性骨折,而骨質疏鬆椎體壓縮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是其最常見的骨折。
骨質疏鬆性椎體骨折常見於絕經後女性,隨著年齡增大,發生OVCF明顯增加。據統計,50歲以上女性患病率約為26%,而80歲以上女性患病率則高達40%。骨折主要發生在胸、腰椎移行處,以胸12及腰1節段多見,再者為上述椎體的臨近椎體。由於脊柱骨折其部位僅侷限於椎體,不影響椎弓,故導致脊髓損傷的情況罕見。
病史:
外傷史常常是一個重要的致病因素。摔倒,甚至輕微的外傷可導致一個或多個椎體發生壓縮性骨折,但部分骨折患者也可無明確的外傷史,如慢性咳嗽等。
臨床表現:
常見的臨床表現為胸背/腰部疼痛、身高降低和脊柱後凸畸形。持續腰背部、胸背部疼痛,可伴有胸肋部疼痛。平臥休息時疼痛可減輕或消失,體位改變時疼痛加重。以下兩種情況時應考慮OVCF:
1、腰背痛在數天內逐漸發生並加重,儘管不一定有明確的外傷史;
2、腰背部疼痛在摔倒等輕微外傷後出現。
身高降低也提示著OVCF的可能,但不是特徵性的表現。脊柱後凸畸形也是OVCF的表現之一,通過拍攝X線片可以清晰的顯示。胸椎壓縮性骨折可出現肋間神經痛或者上腹痛的表現。
體格檢查:
胸腰部活動受限,急性期可有明顯的胸、腰段棘突的壓痛及叩擊痛,一般無神經損傷體徵。罕見情況下,如壓縮或後凸畸形嚴重,相應節段脊髓或者脊神經受壓時,可出現下肢感覺、運動、反射減退等異常體徵。
影像學檢查:
1、放射線片:
椎體前緣骨皮質發生皺褶、中斷、嵌入,椎體內出現橫行緻密帶,椎體高度較相鄰正常椎體丟失大於或等於20%,同時還可發現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及退行性變。X線片僅反映了椎體形態學的改變,無法將陳舊性骨折和新鮮骨折鑑別。
腰椎壓縮性骨折側位放射線
2、CT掃描:
可用於判斷椎體後緣有無破裂。椎體呈楔形或雙凹樣改變,其高度減低以椎體中部明顯,常可見骨折線,可有骨折片移位突入椎管內,亦可表現為椎體後方皮質弧形突出。另外,可見骨質疏鬆所致的骨鬆質密度降低。
椎體壓縮性骨折CT矢狀位
3、核磁共振(MRI):
可用於判斷OVCF是否為急性期。椎體變形呈楔形、雙凹型或扁平型,椎體後上緣後翹,突入椎管內壓迫硬脊膜,這是較為特徵性的表現。另外,對於急性期OVCF,其訊號特點為椎體邊緣或中央部可見帶狀T1WI低訊號,T2WI高訊號影,這是由於急性期椎體骨折產生骨髓水腫所致。慢性期OVCF常表現為T1WI椎體內混雜高訊號。
腰1椎體MRI T1WI低訊號
腰1椎體MRI T2WI高訊號
4、骨掃描(SPECT/ECT):
適於不能行MRI檢查的患者,如體內有金屬異物、幽閉恐懼症等,有助於判斷疼痛責任椎體。
ECT示胸椎體核濃聚
5、骨密度檢查:
常使用雙能X線骨密度測量(DXA),WHO的診斷標準為:骨密度T≤-2.5SD為骨質疏鬆,-2.5SD。
實驗室檢查:
常規術前檢查,必要時檢查血鈣磷、25(OH)VitD、降鈣素、甲狀旁腺激素,有條件者可檢測骨轉化生化標記物:骨形成指標——型原膠原N-端前肽(PINP)和骨吸收指標——血清Ⅰ型原交聯C-末端肽(S-CTX)。
臨床分型:
椎體壓縮呈楔形骨折、雙凹骨折、垂直壓縮骨折,Genant影像分型為:
1、輕度壓縮骨折,在原椎體高度上壓縮20%~25%;
2、中度壓縮骨折,在原椎體高度上壓縮25%~40%;
3、重度壓縮骨折,在原椎體高度上壓縮>40%。
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般根據病史、臨床表現以及影像學檢查可明確診斷。需排除其他原因所導致的椎體骨折或破壞,如椎體血管瘤、轉移瘤、多發性骨髓瘤、脊柱結核等,通過病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等,一般不難鑑別,必要時可行病理活檢明確診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